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日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B.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当
2 . 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权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人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该材料不能表明的是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B.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2017-10-08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2010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3 . 史料分析、问题探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贵国皇帝树立友谊,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来往,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亲和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则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对于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张海鹏教授说:“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而袁伟时教授却说:“义和团毁电线、拆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即使义和团真的立下了“扶清灭洋”的伟大功勋,也不能回避它的这些反文明、反人类的错误。”


(1)研读材料一,与英国平等的通商建交请求相比,两总督上呈的译文体现了怎样的外交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从解读材料视角的不同,简析两位教授对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看法不同的主要原因。
4 .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选项史实原因
A鸦片战争中国人民禁绝鸦片
B义和团运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D国共由分裂到合作的转折九一八事变

A.A
B.B
C.C
D.D
2018-01-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

——范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材料三:义和团各坛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材料四: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材料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1)材料一、二能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四反映了义和团对待“洋人”和清政府的态度如何?说明理由?

(3)义和团为什么要拆电线杆和铁路?你怎么看待此做法?

(4)材料五说明了义和团运动的什么影响?

2017-11-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对于义和团,劳顿引证了义和团领袖于栋成所发布的一个布告,布告写道:“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劳顿的引证
A.正确揭示了义和团兴起的原因
B.说明了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
C.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寻找借口
D.对史实的论证存在主观片面性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拳匪纪事》


材料三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揭贴


材料四“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分别指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义和团对洋人清政府怎样的态度,为什么?依据材料四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实际反帝效果。
2017-11-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材料中国近代史教材观点对比(节选)


比较上述左右两份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政新篇》和义和团对待西方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要求:指出明确清楚;分析原因角度合理、充分)

9 . 鸦片战争后的西方传教活动同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民教冲突不断,教案频发,最终爆发了规模浩大的义和团运动。造成这一时期“教案频发”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族危机严重激化了民教冲突
C.太平天国运动宣扬拜上帝教D.中国民众固有的仇洋排外心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容闳在这里
A.肯定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
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C.强调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
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
2016-11-27更新 | 64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强化练习: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