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某时期,北京城内"凡卖洋货者均皆逃闭",人们纷纷将家里的洋货自行销毁,"各种煤油灯砸掷无数,家家户户尤恐弃之不及,致贻祸患"。时人记述,"城内商铺招牌‘洋药局'改为‘土药局',‘洋货'改为‘广货',‘洋布'改为‘细布',诸如此类甚多"。作为直接证据,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的民众反应B.清末农民运动的民族义愤情绪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残酷暴行D.反帝爱国运动中群众抵制洋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互保的区域实际上包括了十三省。这一现象表明(     
A.清朝的君主专制走向终结B.清政府已成为洋人朝廷
C.清政府统治根基有所动摇D.军阀割据局面初步形成
2023-01-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列内容摘自《申报》。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

内容

6月17日

发表《京师匪乱》与《天津匪乱》两篇通讯

6月23日

提出“剿拳匪宜调外兵”

7月1日

指出“罪魁祸首舍毓贤谁与归”

7月7日

鼓吹“各省疆臣宜督兵入京剿平匪乱”


A.第二次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边疆地区危机
2023-01-0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世纪后半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不断深入。其强化入侵者的政治特权,欺压挟持官府,非法干涉政务,侵占房产土地,盘削中国民众。此外,教会还庇护恶徒,大力宣扬基督教,诋毁中国传统文化。材料可用来探讨(     
A.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影响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条件
C.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D.列强推行“以华制华”的表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一致的是(     
A.“东南互保”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B.义和团运动使列强认识到瓜分中国实为下策
C.“东南互保”维护了南方各省的和平与安全
D.义和团运动导致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明日黄花。这种现象(     
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推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
D.列强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1900年9月,上海一家外国报纸评论说:“中国的被发现,晚了整整一个世纪,如果上海不是在1842年,而是在1742年就被占领,那么,今天就不会有义和团……不会有过去几个月里面中国所蒙受的永恒耻辱。”这一观点(     
A.深刻地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源
B.全面评价了西方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C.大肆渲染中国的闭关锁国而否定其近代转型
D.片面宣扬西方的文明而掩盖了其侵略的实质
2022-07-25更新 | 2488次组卷 | 17卷引用: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课时及单元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场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他评价的是
A.五四运动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红军长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这里的“鬼子”是指
A.英国军队B.英法联军C.八国联军D.日本军队
2022-02-17更新 | 1938次组卷 | 17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课时及单元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98年,山东境内的黄河发生大决堤,患及一百多万人;1900年,华北地区陷入大旱之中,受到自然灾害伤害的乡民纷纷把不幸归咎于外国人,甚至一部分士大夫也加入了他们的“灭洋”行动中。上述现象折射出,当时
A.封建迷信根深蒂固,西方科学尚未传入
B.小农经济异常脆弱,社会保障系统缺失
C.列强侵略深入内地,中外民族矛盾激化
D.晚清政府不得人心,精英群体加速分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