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909年,驻京各国使节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反对华商银行发行钞票;到1921年各外国银行又群起配合,要求“将现在施加于中国邮局、海关以及中东路等关于接受和行使外国银行钞券的限制全部取消”。这一现象表明
A.清政府被迫接受西方金融规则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重要手段
C.外国银行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各国相互勾结侵损中国国计民生
2022-05-07更新 | 312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依条约保护”。这一历史事件表明
A.清政府统治的权威已动摇B.清政府统治已土崩瓦解
C.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2022-03-22更新 | 660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龙西北八校联合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的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相当一部分公派生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2022-03-21更新 | 461次组卷 | 4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三部)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跟进测试历史试题
4 . 如图为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刊载的漫画《对内对外两种面目》,画中一副笑脸(对外),而倒过来看则是一副怒脸(对内),一笑一怒两种不同表情巧妙地集于一个人的面孔上。该漫画的刊载旨在
A.揭示清政府的反动面目B.凸显其浪漫主义画风
C.彰显资产阶级的两面性D.体现其针砭时弊功能
2022-01-27更新 | 281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朝前期的海防对象是国内海盗和海上的抗清异已势力,长期以来推行“重防其出”的海防政策,后来海防政策改变为“重防其入”。政策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海盗和异已彻底消失B.西方列强侵略扩大
C.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D.海军力量的近代化
2021-12-06更新 | 245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将条约关系推向新的阶段,中国的主权遭受空前的损害。条约中规定,“各国应分自主,当驻兵队护卫使馆,并各将使馆所在境界自行防守”。该条约后
A.列强以打开中国市场为目的
B.列强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C.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2021-06-05更新 | 558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失去了独立与平等地位。但同时,中国的近代史也是一部社会转型的历史。在中国人遭受殖民侵略的同时,更为先进的工业文明也不断传入,在寻求解放的进程中,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的转型。殖民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双面性的,如何正确看待它,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中国的近代化”为主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自拟论点加以阐述。(要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8 .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2019-01-30更新 | 4310次组卷 | 8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
A.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B.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说明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
2018-09-22更新 | 1272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两千年时间里,中国依靠其优越的文化、富足经济、军事力量,在东亚保持领袖地位,而朝鲜、琉球、安南、缅甸等周边小国则接受小伙伴的地位。构成这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不平等,而非如近代西方那样的国家平等,“国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国际法来制约,而是由所谓的封贡体系来支配。封贡体系体现了儒家的礼仪观念,并确认一个等级制的世界秩序,中国在其中享有优越地位,安如磐石且不可侵犯。清廷坚持封贡体系不仅适用于亚洲周边国家,也适用于其他想与中国建立关系的西方国家。清廷把西方国家的使节当作藩属国使臣对待,作为内政的一部分由礼部和理藩院负责处理,而没有专门常设的外交机构。

——摘编自徐中约《l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的纷纷涌入,打破了中国传统的闭关政策。清廷中一些比较早的“开眼看世界”的大臣开始探索在西方外交语境下建立适应国际交往需求的外交机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法、俄分别签汀《北京条约》,增开通商口岸、列强公使驻京。1860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设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中华民国建立后,陆征祥出任外交总长,立即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改组外交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把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1943年蒋介石成功出席开罗会议,并于会后发表《开罗会议宣言》,“中外舆情莫不称颂为中国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表明国际体系平等地接纳了中国,中国第一次以一个大国身份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外交近代化转型至此基本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外交体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说明其与西方近代外交体制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机构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