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各省督抚在草定《东南保护约款》时提出:列强不向长江增派军舰;外国兵轮水手不可登岸;各洋人不可到内地未经设防之地等,作为参与互保省份督抚“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的条件。这说明,“东南互保”(     
A.旨在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B.具有限制列强侵略的作用
C.配合了清政府的对外政策D.导致了地方督抚权力膨胀
2 . 1900年,盛宣怀致电刘坤一、张之洞称:“顷阅各国领事照复互相保护,业已定议……(各内地教会)其教堂房屋产业,开单交付该地方官看管,倘有毁坏,即则成该地方官赔偿,以免事后推诿。惟恐各省属查报或有不备……均速查开照复该道立案具报。”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电文中“各省”主要指南方各省                       ②电文可用于佐证清末地方势力的扩张
③电文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④电文反映了列强进一步获得领事裁判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07-04更新 | 313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在中国近代史上,“南来之风”往往会成为推动历史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均是开始于中国的南方地区。这是因为当时
A.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南方B.南方地区率先受到列强冲击
C.南方地区社会矛盾突出D.清政府放松了对南方的控制
2022-05-24更新 | 1064次组卷 | 17卷引用:专题0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4 . 一位俄国随军记者在战地日记中描述当时北京的悲惨情景:帝王的伟大京都一半已被破坏和焚烧,已被躏糟得不像样子了,简直像一切都死绝了一样。使馆街两旁残存着一垛垛废墟,一堆堆石头,灰烬、垃圾和脏物遍地皆。中国人的尸体,一个挨一个地杂陈在马路上。到处乱丢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材料中的情景发生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C.鸦片战争期间D.中法战争期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是1901年美国杂志刊登的漫画《难以孵化的巨蛋》。这反映当时西方列强认为(       
A.“中国是一块肥肉,不咽不快”B.“瓜分中国一事,实为下策”
C.“中国是沉睡的狮子,不要吵醒”D.“中国是一艘头等战舰,破烂不堪”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03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面临退休。在几名英国候选人中选择其继任者时,赫德、英国外交部和清政府之间进行了博弈。最终清政府任命了赫德推荐的安格联为总税务司。这反映了
A.清政府尚未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力的衰微
C.中国政府尝试收回部分关税自主权
D.清政府利用列强之间矛盾维护主权
2022-03-21更新 | 520次组卷 | 7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下)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练)
7 . 有学者认为庚子与辛丑之间的东南互保是有清270多年未见之局,然而追本溯源,其始点却起自太平天国的影响。对上述观点解释合理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造成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B.引起清政府中央权力的下移
C.推动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D.加速湘淮系官僚集团的衰落
2022-02-02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1900年6月21日,清廷发布向八国宣战的诏书,李鸿章看到这份诏书的第一反应是“此乱命也,粤不奉诏”。之后各国代表在上海领事馆商定完毕《东南互保章程》。有学者认为,这次任性的宣战其实是给11年后的辛亥革命作了一次提前预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B.广东省率先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C.该战争的性质与辛亥革命一致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
9 . 如图是1911年时人创作的一幅政府漫画《加入一等》。作者意在
A.揭露列强不断侵略中国B.阐明人民大众深受压迫
C.批判清政府与洋人勾结D.强调社会变革势在必行
2022-01-13更新 | 470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保定、沧州等地时遭到当地民众坚决抵抗,损失惨重。在东三省,北起黑龙江畔,南至渤海之滨,到处都掀起了抗击沙俄侵略军的战斗。瑷珲之战、北大岭之战,清军将领拼死抵敌,前仆后继。这表明
A.普通民众成为抗争的主体B.清军作战能力得到了提升
C.民族危机激发战斗的热情D.专制政体仍有较强生命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