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留学教育与近代中国】

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惨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激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战争促使晚清留学教育结束了20多年的徘徊局面,以异常迅猛的态势展开。……留日学生从1896年的13名迅速增加到1904年的2400余人、1906年的12000多名,形成了规模空前的留日热潮。留日热潮的产生归结起来,一方面与清政府“以敌为师”“师日制日”的留学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与日本政府推行的“吸引”政策有关。洋务派的张之洞在1898年《劝学篇》中专设《游学》一章,论述游学日本的必要性。他指出,日本迅速强盛的原因在于有一批出洋留学的人才,他还列出了留学日本的五大优点。……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以“倍敦友谊”“代培人才”为幌子,采取“吸引”中国留学生的政策,以达到逐步控制中国的目的。

材料二   晚清大规模的留学日本热潮进一步打破了文化教育上的封闭状况,通过日本输入西学,介绍了先进文化和思想,促进了中国教育变革。更重要的是,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留日学生组织了政治群体,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他们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1911年之前留学教育的最大成果来自留日浪潮,它直接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留日学生邹容、陈天华的著作《革命军》《猛回头》等为反清革命提供了精神武器,黄兴、宋教仁等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此外,陈独秀、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鲁迅成为著名思想家,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贡献卓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蒋凯、徐铁英《近代以来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留日热潮”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留日教育”对近代中国的历史意义。
2023-02-18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时,杭州“大街……自五间楼北,至官巷南街,两行多是金银盐钞引交易”,这是以金、银、现钱等待客户以“盐钞引”前来进行结算兑换的私人金融性行铺;“自融和坊北,至市南坊,谓之珠子市”,“如遇买卖,动以万数”。其他各种商业店铺,“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杭城乃四方辐辏之地”,“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又开店矣”。南宋末年,吴自牧记载“海商之舰”“舶商之船”云集于杭,全国各地运来的物品,在此装上海舶,“自泉州便可出洋,迤逦过七洲洋”。

——摘编自陈振著《中国断代史系列——宋史》

材料二   1898年杭州进口的洋货和土货合计共值2960234两,1904年达18589143两;杭州土货出口总值由19004785371海关两,增加到190510200623海关两。1896年,杭州开设海关并正式开港通商。1897年,杭州在发展邮政事业的同时,还开展电力建设。1900年,沪杭铁路实现全线接轨。1924年陆续开通长途电话。

——摘编自王晓晓《杭州近代城市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宋时期杭州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杭州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725日,日本海军在丰岛海面对中国北洋舰队发动突然袭击,挑起了战争。到18953月止,历时八个月。对中国来说,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但是,由于清政府内部分化,奉行一套投降妥协的外交、军事政策,加之帝国主义列强纵容日本等原因,以中国的惨败结束了这场战争。

——摘编自《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中日战争,严格讲,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沈阳开始的。19377月卢沟桥事变,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各党派和社会力量迅速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全民抗战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气象。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和中国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所形成的合力,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坚持统一战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来自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民主力量与西方的民主力量走到一起后,世界民主力量对法西斯国家的协同作战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魏宏运《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第二次中日战争相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特点。
2021-07-0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