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下表为1895年某州县基层教官日记 (部分)。下表可以用来佐证当时中国(     
时间日记内容
1月24日《津报》冬月初九:旅顺船坞有英兵船八只,倭不敢问,已退出。
3月24日闻东省之将帅,有避敌者、纵敌者、通敌者,为之愤然!
3月25日闻倭人有每日给渠四百万元始停战议和之信,为之愤然!
7月27日少杰来,得悉台北失守,刘永福退至台南。时事不可为矣,李鉴堂中丞腔忠愤,令人感佩。
A.拒和抵抗成为共识B.与列强矛盾激化
C.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民族意识的觉醒
2023-05-19更新 | 479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这种现象的成因是当时
A.外贸口岸多元化的影响B.战乱影响上海外贸发展
C.中外贸易量趋向于减少D.中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3 . 甲午战争前,地方疆吏对朝廷的筹款旨令敷衍塞责,战端开启后大部分省份对清廷的军事动员令不予理睬,李鸿章所能直接动员的,也只是淮军和北洋海军。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因此表示:“中国名为一国,实为十八国也。其为一国,则诚余倍于日本,其为十八国,则无一能及日本之大者,吾何畏焉。”这表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的极端腐朽B.明治维新增强了日本实力
C.列强的支持和纵容D.晚清中央政府权威的弱化
2022-03-21更新 | 20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联盟2022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1909年10月,朝鲜人安重根于哈尔滨刺杀曾任日本总理大臣的伊藤博文,当时中国舆论界多称其为“刺客”,称伊藤博文为“伊藤公”。1915年左右,舆论界更关注朝鲜亡国过程,谴责亲日的朝鲜总理大臣李完用。这一变化说明
A.国人思想启蒙基本完成B.近代中国外交陷入僵局
C.民族救亡形势日益迫切D.群众反日情绪有所缓和
2022-01-12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