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图是晚清时期上海《神州画报》刊载的漫画,画中多国列强用刀宰割挂在树上的“龙”。该漫画可能出现在
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 马勇在《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中说:“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该学者认为
A.温情敬意是历史基本史观B.李鸿章是反思甲午战争第一人
C.民族危机引发了民族觉醒D.甲午战争让中国彻底摆脱沉沦
3 . 中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纷纷觉醒,意识到中国先前几十年的洋务运动实际上是一次跛足的现代化运动。从这种认识出发,他们开始组织学术团体,创办以开民智、鼓民力为基本宗旨的近代报纸杂志。他们认识的变化源于
A.维新变法成为社会共识B.甲午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
C.三民主义思想广泛传播D.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4 . 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西方列强在华设立企业的相关内容。这种变化反映出
A.列强加紧对华商品输出B.外资企业垄断重要行业
C.中国民族企业陷入绝境D.列强资本扩张更加凸显
2021-01-3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史学家蒋廷黻认为,晚清士大夫阶层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虽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惧怕清议,默而不言。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知识界如"千余年大梦之唤醒",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奔走呼号。这反映出
A.内忧外患的国运,激发了知识分子的思考和斗争
B.残酷的君主专制,压制了知识分子的独立和勇气
C.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形成
D.儒学的经世思想,培养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2021-01-2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近代史》中对某次战争如下描述:敌军第一军既在辽阳东路受挫,便决定冒险西侵,先攻占海城,再对山海关发起进攻。对清军来说,敌据海城,将北窥辽阳、奉天,西迫营口、锦州,大局攸关。在此后的两个多月,清军先后发动五次规复海城大战,均未切断其后路。与该战争相关的是
A.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掀起“实业救国”的高潮
8 . 鸦片战争后,各国在华通商口岸设立工厂是非法的。1882年,美国曲解中法等条约中“工作”一词,声称包括美国在内的有约国人享有在华通商口岸“设立工厂”的权利,为清政府拒绝。列强最终取得在华设厂的合法权始于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 . 甲午战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李佳白等人,纷纷向清政府上书,希望清政府聘请外国人为顾问,“亟行变通改革”,实行“新政”。这种现象反映
A.传教士关心中国政治
B.维新变法成了时代主流
C.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D.英美意图夺取对清政府的控制权
10 . 下表是中国两次反日侵略战争对照表,两次战争的结果出现巨大反差,其根本因素是
A.民族意识B.经济实力C.政府领导D.国际援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