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1895年后,清政府大规模向帝国主义银行团借款;列强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权利;并且,俄国租旅顺大连,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新界。这些现象
A.体现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B.表明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
C.表明了西方列强放弃了商品输出D.成为清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2021-12-10更新 | 247次组卷 | 4卷引用:【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统编版)-必考点08近代中国遭受的侵略战争
2 . 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反对者认为该条款(     
A.加剧清政府的财政困难B.刺激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C.导致侵略势力深入内地D.加速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2021-10-28更新 | 618次组卷 | 14卷引用: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纠错笔记-专题0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 . 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为争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力进行斗争。到1911年为止,中国已修成铁路总长为9292公里,其中40%控制在列强手中。材料表明
A.中国基本上丧失了修筑铁路的主权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
C.铁路修建的重要性成为中外共识D.铁路发展呈现出了半殖民地色彩
2021-05-17更新 | 44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专项02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与民族崛起【过关测试】
4 . 地缘政治指的是地域关系对国与国关系的影响,是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和合”的地缘政治思想不具有扩张性。作为东亚地区地缘中心的中国秉承“协和万邦”的理念,营建了和平稳定的区域地缘秩序。该秩序重视国家关系的和谐,主张亲仁善邦,讲信修睦,礼尚往来。在国家关系中不强加于人,不诉诸战争,提倡“兼相爱、交相利”。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朝贡体制建立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之上,中国奉行“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态度;周边国家则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地区形势,中断或者恢复朝贡关系。中国对属国维持着松散的同盟关系,不干涉其内政,并且在属国受到威胁时提供安全保护。这就使得东亚国际体系更加稳定,维系了中华礼制文化治下的区域和平。

——摘编自尹朝晖《中国古代传统地缘政治的思想评析与现代启示》

材料二   



(1)阅读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的主要理念,评价这种理念的历史作用。
(2)读材料二图,任选帝国主义列强中的两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侵华活动的主要行径,并分析与其侵略活动与其所划定的势力范围的关系。
2021-05-17更新 | 429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05近代列强的侵略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海关设在开放口岸,是一个国家对输出入国境货物的监督管理和征收关税的行政机关。近代中国海关,是在列强争夺中国权益的半殖民地时代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
上海1854芝罘1863秦皇岛1902
广州1859琼州1876江门1904
汕头1860芜湖1877长沙1904
福州1861温州1877安东1907
镇江1861蒙自1889满洲里1907
宁波1861沙市1896海拉尔1907
天津1861杭州1896齐齐哈尔1907
九江1861苏州1896哈尔滨1907
厦门1862梧州1897长春1907
汉口1862腾越1900奉天府1907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1)概括指出晚清中国海关设置的空间演进特征,并说明成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关设置产生的影响。
6 . 《时局全图》(《远东的局势》)是19世纪末近代革命宣传者谢缵泰生参照西方的“瓜分图”修改或翻译而成的时事漫画。该漫画
A.全面展示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局面B.给国人以“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C.直接引发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D.反映了作者变法维新的爱国情怀
2021-03-22更新 | 289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山东卷)-押山东卷第06题
7 . 1898年,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训令驻华公使窦纳乐说∶"渤海湾上的均势,由于总理衙门把旅顺口租给俄国而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必须以你认为最有效和最迅速的方式,获得当日本人撤出威海卫后对威海卫的优先占有权,条件必须和给予俄国对旅顺口的条件一样。"据此可知
A.甲午战后列强在华矛盾得以平衡B.英国意在分享列强的侵华成果
C.英国在华利益遭到其他列强排挤D.甲午战后日本成为侵华的主力
2021-02-24更新 | 675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山东卷)-押山东卷第06题
8 . 下列两幅图片最能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新航路的开辟B.世界市场的形成
C.工厂制的建立D.垄断组织的出现
9 . 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应为
A.瓜分狂潮B.边疆危机C.门户开放D.预备立宪
10 . 三国“干涉还辽”,让李鸿章构思出了一个“以夷制夷”的计划。1896年6月3日,李鸿章在莫斯科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后来他对来访的黄遵宪不无得意地说:“20年无事,总可得也!”这反映了
A.清政府达到了“联合沙俄、制衡日本”的目的
B.对外思想由“师夷长技以制夷”向“以夷制夷”转变
C.清政府对近代外交和对西方侵略的认识水平
D.李鸿章利用帝国主义矛盾维护国家利益的外交智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