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当时《民报》属于
A.艺术性报刊B.娱乐性报刊C.通俗性报刊D.政论性报刊
2 . 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对清政府失去信心B.革命思想传播,启迪民智
C.人们逐渐认同三民主义D.清政府腐败无能
3 . 晚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论战,部分观点如图。此论战的双方是
A.地主阶级顽固派与洋务派B.顽固势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保皇派与革命派D.封建顽固势力与革命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电视剧《霍元甲》中有一个镜头:1911年,农劲荪与霍元甲见面,谈到他的腿上有几颗子弹没有取出,是在黄花岗留下的,而且他自言与牺牲的同志相比,他是很幸运的了。据此判断,农劲荪应是
A.革命派人士B.八路军战士C.太平军义士D.义和团勇士
6 .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D.各自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2020-08-13更新 | 410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经过1906—1907年共和与专制、民权立宪与开明专制等论题的大论战,共和民权思想在中国知识精英阶层赢得了胜利。1908年后,“批判的武器”进一步推动了“武器的批判”。这表明
A.清末新政客观上传播了革命思想B.国民觉醒促进救亡图存
C.民主与科学成为文化斗争的武器D.思想启蒙推动反清斗争
8 . 1905年至武昌起义期间,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天运”纪年的办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这一做法
A.表明孙中山封建残余思想严重B.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斗争策略
C.反映了三民主义思想的缺陷D.证明了“天运”纪年法的正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成立于1894年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华侨身份的成员居多,黄花岗起义时也有大量华侨参与。这反映了
A.革命党侧重对华侨宣传B.国内民众尚未觉醒
C.清政府对华侨政策不当D.华侨助推社会变革
10 . 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领导阶级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2020-01-17更新 | 712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1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南昌市铁路一中高三10月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