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以后的救亡叙事中,排外与仇外是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然而到了辛亥(革命)前后,“排满一救国一抵抗侵略”成为惯用论述逻辑,认为“外人”仅为“及身之祸”,而“满虏”则为“祖父之仇”。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华程度的加剧
B.民族救亡意识的兴起
C.向西方学习层次深入
D.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2019-08-24更新 | 2277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9年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当时《民报》属于
A.艺术性报刊B.娱乐性报刊C.通俗性报刊D.政论性报刊
3 . 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中国同盟会
4 . 晚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论战,部分观点如图。此论战的双方是
A.地主阶级顽固派与洋务派B.顽固势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保皇派与革命派D.封建顽固势力与革命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B.国民党C.同盟会D.华兴会
6 . 经过1906—1907年共和与专制、民权立宪与开明专制等论题的大论战,共和民权思想在中国知识精英阶层赢得了胜利。1908年后,“批判的武器”进一步推动了“武器的批判”。这表明
A.清末新政客观上传播了革命思想B.国民觉醒促进救亡图存
C.民主与科学成为文化斗争的武器D.思想启蒙推动反清斗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8 .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派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立宪派旨在力争改造清王朝,使之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分歧是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两种模式,请愿斗争和武装起义两种方式的选择之争。这反映了
A.两派主张分别代表各自阶级的政治要求
B.两派的斗争目标有了同质化的要求
C.清廷向西方学习的紧迫程度进一步深化
D.国人对帝国主义侵略缺乏客观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18世纪中期,掌握政权的辉格党左翼主张议会改革,成为议会中的反对派,并发表了选举制度改革计划。19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激进派又活跃起来,议会改革的高潮又一次兴起。1829年,伯明翰工业家组成以阿特伍德为首的伯明翰政治同盟。此后,类似组织在其他城市相继成立,议会改革是这些组织活动的主要目标。他们还宣布同工人联合,竭力争取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支持。在群众的压力下,1830年重新上台掌权的辉格党人表示赞成改革,提出《议会改革法案》,1832年6月被议会通过,并经国王批准生效。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但没有提到开国会的具体年限。针对开国会这一旧问题,在1907年秋至1911年1月尤其是在1910年,以立宪派人士为代表,各省谘议局为阵地,先后进行了四次请愿活动。期间,各省请愿代表团赴京并成立国会请愿同志会,呈递请愿书,吁请“皇上速降谕旨……召集国会”,形成了国会请愿的热潮。规模越来越大的国会请愿运动,对清廷的统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引起当权者的极大恐慌,最终请愿运动在清廷的镇压下偃旗息鼓。

——据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议会改革运动与清末国会请愿运动的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结果不同的原因。

2018-08-25更新 | 1375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永泰三中2019届高三九月份测试历史试题
10 . 1905年到1907年加入同盟会的会员中,出身可考知者有379人,其中留学生和学生354人,占93%以上,官僚和有功名的知识分子10人,教师、医生8名,约占2%,资本家、商人6人,约占1%,贫农1人。据此可知,影响同盟会人员比例的主要因素是
A.思想解放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社会地位D.阶级属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