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以民主取代专制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民主政治的发展经历了思想变革——政治变革——法律完善的过程。在近代历史上,无论是欧洲,还是东方的中国都在发生着变革。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国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和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王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法国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将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体现了哪些比较进步的思想原则?在当时最主要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2)近代,英国、美国建立起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确立政体的法律文献是哪些?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根据材料及中国国情分析,按孙中山的主张能否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为什么?

2 . 190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纪念题名录中共有95人题词,其中62人附记国籍,写法如下:支那18人,清国12人,中国、中华7人,不附国号者25人,这反映出当时留日学生
A.内部分裂严重B.有较强民族自豪感
C.王朝意识受到冲击D.都不满清廷腐败无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主席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先驱”活动主要体现在(     
A.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民主政治B.最早进行了反封反侵斗争
C.最早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D.最早领导推翻了封建制度
4 . 【辛亥革命纪念】

材料   民国时期,各政治派别对辛亥革命存在着不同的纪念和解读(如表)。


——摘编自何广《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解读》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甲、乙、丙、丁所属的政治派别,并说明理由。(要求:写清序号,持论有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