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清史资料载“辛亥八月,乱党谋事于武昌。”这里的“乱党”指的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B.资产阶级激进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D.义和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1年武昌起义后,部分旧官僚和立宪派转向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为建立全国性的共和政权而努力,外国列强从观望转而寻找新的代理人。这些现象反映
A.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B.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C.辛亥革命具有一定民众基础D.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地区的资本家鲜有直接投身革命活动的,而新式学堂却产生了一批又一批英勇的革命者。这表明
A.青年学生勇于担负民族重任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落后
C.中国两大社会矛盾趋于汇流D.政府政策不当加剧统治危机
2022-05-20更新 | 25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8课辛亥革命-【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武昌起义后,鄂、湘、赣三省用十八星旗,代表那时中国的十八省;江、浙、皖等多省用五色旗,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粤、桂、闽数省用青天白日旗,代表光明正照自由平等。这种现象反映了
A.各地价值观念趋同B.民主共和成为潮流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D.革命目标已经实现
5 . 武昌起义前后,南方口岸城市地方精英希望通过签办团防,稳定地方秩序。在筹办过程中,支持“新政”“立宪”的绅士和经营现代工商业的新式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筹办团防的首要领导者。这反映了
A.不同政治力量的利益诉求B.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C.地方精英迥异的政治态度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
2022-05-13更新 | 706次组卷 | 7卷引用:第18课辛亥革命-【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10年秋,京师禁卫军的官兵剪辫。资政院通过“剪发易服”的议案,民间闻讯,大受鼓舞,广东、京津地区、东三省、上海、香港等地“剪辫者一时风起云涌,天有不可遏制之势”。这表明
A.剪辫易服顺应革命的潮流B.清政府的统治不得人心
C.沿海地区的开放程度最高D.晚清新生活方式的普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申报》曾报道:“上海之旗,最多者为白旗,其次为星旗,又次书颂民国军万岁、大汉光复、还我河山等旗。其次为太极国旗,飞扬招展,触目皆是。”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武昌起义D.五四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辛亥革命时期,各党派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它们纷纷以标榜“共和”为宗旨。《申报》评论说:“不问党内宗旨如何,争相入党,以为运动机关”,“人党以后,悬挂徽章,猝然被人质问党旨,茫无以对”。这表明当时
A.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B.政党政治确立
C.民众思想觉悟迅速提升D.政治参与活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A.结束了封建帝制在中国的历史B.体现了反帝反封的革命内涵
C.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下图是1911年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则广告折射出当时  
A.革命派把广告当作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B.商人利用时局巨变扩大产品营销
C.民国成立后商人投身中国政治变革浪潮D.民主共和成为中国社会普遍共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