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欲起用袁世凯,袁世凯提出六项条件:“明年即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宽容与于此次事变的人;解除党禁;须委以指挥水陆各军及关于军队编制的全权;须与以十分充足的军费。”这表明袁世凯的政治意图是
A.推翻满清政权,组建汉人政府
B.与革命派妥协,掌握政府实权
C.镇压辛亥革命,捍卫满清政权
D.忌惮革命群众,力图避世自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武昌起义爆发后,46名北洋将领联名诉求“立定共和”,否则将“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驻扎各地的满洲旗营部队也较少进行抵抗,大都很快瓦解。这表明
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被军队普遍接受
B.军队革命化是导致清朝灭亡的主因
C.北洋军以及满洲旗营响应武昌起义
D.军队失控和旗营涣散加速清朝崩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粤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命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这一记载反映了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武昌起义的爆发
C.北伐战争进展迅速
D.南昌起义的成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冯自由《革命逸史》载:“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白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迮,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材料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
A.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
B.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
C.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D.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
2016-11-27更新 | 179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盐城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2016-11-21更新 | 45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0年江苏淮安市淮阴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查测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
A.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2016-11-18更新 | 60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淮安楚州区范集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