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武昌起义之后,社会上一度出现了“革命军兴,革命党消”以及各种“毁党”之说。正如同盟会元老的张继所言:“当革命初起,革命党人人欢迎……世局渐定,则觉革命党为害,此殆公例不可逃。”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并未唤起民众B.军人赢得民心向背
C.社会阶层分化加剧D.革命目的已经实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史料记载:“四川铁路风潮日形紧张。革命潮流亦随之播荡,日甚一日。留东革命党人,向内地进发者,日有多起,不久或将有大事发生。”材料中的“大事”很快就爆发了。据此可知,该事件
A.促使学生成为革命先锋B.加速满清政府的覆灭
C.动摇列强在华统治根基D.打响北伐战争第一枪
2021-02-22更新 | 1001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21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革命军规定“伤害外人者斩”“保护租界者赏”“守卫教堂者赏”。嗣后美国驻汉口领事虽然拒绝承认武昌革命军政府,但同时也拒绝清政府提出的由外国军舰帮助巡护长江,阻止革命军渡江的请求。武昌起义后短短半个多月,中国南方多省宣布独立,美国国务院认为此时向清政府借贷款是“不合时机和不明智的”。虽有个别美国外交官和商人担心革命威胁美国利益,主张干涉中国内政,但美国国务院却收到民众和舆论界潮水般的信件和电报,他们大多要求美国尽快承认中华民国。

——摘编自崔志海《美国政府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向美国寻求援助,但因美国顾虑美日关系而遇冷。19392月起,美国才陆续以民间贸易的形式向中国提供几笔数量有限的贷款。太平洋战争美日正式开战前夕,美国政府通过《租借法》,以总统名义扩大对华援助。《租借法》规定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租借”援助即告停止,但中国在19459月以后又继续获得与整个战时中国所获“租借”相当的“援助”。周恩来对此指出,“今日美械师几乎全数用之于进攻中共解放区”。

——摘编自任东来《抗战期间美援与中美外交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政府对中国辛亥革命采取中立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后初期的美国对华“援助”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评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华民国史》记载,1910年留学生杨荫杭回家乡聚集同志,创设励志学会,借讲授新知识之机宣传排满革命。但是据杨绛回忆,其父杨荫杭1910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回国,执教北京政法学校,兼为肃亲王讲法律,辛亥事发父亲辞职回乡照顾祖母。据此可知
A.学术专著具有权威性B.历史叙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C.口述史料更有可信性D.综合两种说法可确认客观事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一向仇视革命的广西巡抚在全副武装的革命志士及新军将领的“说服”下,一跃成为新政府的领导人;同盟会广西支部部长未能在新政府获得-官半职甚至连在广西都督府成立大会上发言的资格也没有。这最能说明(     
A.清朝的领土已四分五裂B.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C.辛亥革命潜伏失败隐患D.民主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武昌起义后,革命所需的各种开销急剧膨胀,但各国公使团强行决定,将中国各海关净存税款汇解上海,存入汇丰等三家外国银行,作为偿还外债之用。这反映出当时
A.列强明确支持清朝政府B.西方列强武装干涉中国革命
C.革命党否认不平等条约D.财政拮据致使革命面临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下列第②幅漫画的主题名称是
A.“康乾时之中国”
B.“咸(丰)同(治)时之中国”
C.“现在之中国”
D.“将来之中国”
2022-05-09更新 | 155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六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重大事件
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年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11年12月15日,法国驻华公使斐格在报告中这样写道:“在北京的大多数外国使节都认为,由于目前交战双方都缺乏资金,中国无疑正面临着无政府主义的巨大威胁。就目前而言,也只有袁世凯才能让这个国家避免混乱。”这表明当时
A.南京临时政府潜伏失败危机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C.列强希望中国建立民主政治D.列强准备干涉中国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由此可推知
A.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
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D.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
2019-04-23更新 | 607次组卷 | 22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珠海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