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武汉是一座经历了中华民族奋斗与辉煌的英雄城市,下列能够见证武汉“英雄”事迹的是
A.武汉会战、“南方谈话”、首个经济特区设立
B.口通商、《资政新篇》、正面战场武汉会战
C.汉阳铁厂、《临时约法》、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辛亥革命、“八七会议”、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网站曾就“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进行了问卷调查。排名前四的城市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兴中会的创立之城B.②是同盟会的创建之城
C.③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城D.④是民国建立定都之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浙江咨议局大部分议员同情、拥护革命,积极谋划和平独立,分头与当政的满人接触……但总体上,因为立宪派的积极活动,浙江基本上可算兵不血刃,没有发生动乱,并拥戴立宪派领袖汤寿潜出任都督。这可以佐证立宪派
A.为结束君主专制发挥了重大作用B.与革命派政治主张一致
C.以维护满洲贵族既得利益为初衷D.主导了辛亥革命的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采用黄帝纪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采用民国纪年,宣布五族共和。纪年方式的变化表明革命派
A.发展了民族主义的内涵B.扩大了学习西方的范围
C.改变了对待清廷的策略D.调整了民权主义的重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湖北新军起义几乎没有遇到抵抗,至中午时分,他们便完全控制了局势。由于没有真正的革命领袖在场,他们就推举并不情愿就任的清军协统担任军政府大都督。这场起义
A.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B.标志中华民国的建立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D.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武昌起义爆发前夕,刘复基、杨洪胜、彭楚藩三位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回答清政府官员“为何要造反”的责问时,彭楚藩答称:“庚子之役,仇教仇洋,引起战祸,及至兵临城下,又将汉族良善臣民任意杀戮,甚至瓜分倡议,不惟无以挽救,犹谓将中国送与外人,不予家奴。”材料可以说明
A.《辛丑条约》签订引发庚子拳乱
B.武昌起义为被杀戮的良善臣民复仇
C.部分政府官员同情革命党人暗中支持
D.清政府卖国行径引起中国人民反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故事片段如下:

白鹿原上,世代居住着白、鹿两姓子孙。时代变迁,清朝覆灭,民国建立。现任族长白嘉轩之子白孝文、乡约鹿子霖之子鹿兆鹏与白家长工鹿三之子黑娃情同手足,成年后各赴前程。

加入共产党的鹿兆鹏从城里带回革命火种,黑娃成为中坚力量,国裂后兄弟俩被迫逃亡。鹿子霖设计陷害下任族长白孝文,引发族内轩然大波……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从上述故事片段中提取一个情节,并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再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述准确全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调集军队南下镇压,河南一些卜卦的人,见有清兵来问卦,故意说南下不宜,以动摇军心。一些火车司机故意撞向运送清兵的火车,致使清政府兵力无法到达武汉。这反映出
A.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空前严重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清廷失去对地方势力的控制
D.北方具备发动革命的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说,武昌起义能够成为辛亥革命首义的关键在于抓住了动摇清政府根本的关键实力。这一“关键实力”是指
A.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B.同盟会集结了革命军主力
C.成功依靠和发动湖北新军
D.清朝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冯自由《革命逸史》载:“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白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迮,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材料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
A.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
B.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
C.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D.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
2016-11-27更新 | 179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届四川成都七中新高三零诊模拟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