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它”的发生地是(  )
A.武昌B.南京C.南昌D.上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观察下图,该纪念章上有“中华民国”“鄂军政府”等字样,它是为了纪念
A.义和团运动B.金田起义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强的态度”等。这篇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B.八国联军侵华C.甲午中日战争D.辛亥革命
2020-06-08更新 | 129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主要体现了这样的奋斗历程﹣﹣由组建地方性团体到成立全国性政党的成长,由宣传革命思想到形成革命理论的提升,由孤立无援的失败起义到各地响应的成功革命的蜕变。以下对应关系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①建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
②创办《民报》﹣﹣撰写《革命军》
③发动黄花岗起义﹣﹣发动武昌起义
④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提出“三民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张謇在《致袁世凯函》中指出,当时中国“潮流万派,毕趋共和”。据此判断,该信函书写于                    
A.1894年B.1898年C.1905年D.1911年
2011-02-09更新 | 7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