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也有土药烟灯捐。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铁路为的哪一件?怕的是外国人来占路权。”这首歌谣表明
A.清朝政府出卖路权B.保路运动胜利在望
C.武昌起义正式发动D.风俗变迁影响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
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为目标D.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
2021-10-29更新 | 515次组卷 | 4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
3 . 武昌起义
(1)背景: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________”后,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引发________保路运动。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________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3)结果: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成立________。推________为都督。

(4)影响: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省和上海纷纷独立。
2021-10-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8课辛亥革命(课前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辛亥革命时期,出现了一幅名为《望风而起》的漫画(如图),“民權(权)”的旗帜插遍了各个山头。这一漫画内容影射出当时(     
A.三民主义的广泛影响B.民主追求具有盲目性
C.民权主义的彻底实现D.民主实践的不平衡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先是主张武力镇压革命,很快又宣布“严守中立”。袁世凯1911年11月复出组阁,11月下旬,北洋军攻占汉阳、汉口,12月初,南北议和在上海开始。时局演变表明
A.帝国主义对中国政局变化束手无策B.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得到了暂时稳定
C.形势变化对南方革命党人十分有利D.袁世凯的政治阴谋处处得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重大事件
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年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
7 . 武昌起义后,湖南首先响应独立,时任湖南都督的谭延阎既驰电又派人到南方各省运作,各省立宪派同声响应,纷纷独立。据此可知,当时
A.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B.孙中山凝聚了革命力量
C.清政府统治已完全崩溃D.民主政治成为时代呼声
8 . 湖北咨议局张贴《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布告》时,“武昌街头巷尾,可谓万头攒动,群情兴奋,许多人流下热泪,感到扬眉吐气”,随后湖南、江西、云南、上海、浙江等地纷纷响应,革命也如火如荼;各国领事馆也于10月18日宣布“严守中立”。由此说明武昌起义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B.标志着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推动救亡图存意识觉醒D.加剧了清王朝政府的统治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发布公告,宣称“永久建立共和政体”。1911年11月9日,军政府公布《鄂州约法》,规定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财产、人身等自由,有应任官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权利。由此可知,《鄂州约法》
A.反映了中国近代民主制度的精神B.得到了当地广大民众的拥护
C.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实现D.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张謇力促朝廷大员派政府军援助湖北前线。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转而致电袁世凯,说:“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B.革命形势发展十分迅速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立宪派放弃了政治理想
2020-05-30更新 | 78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中国史部分)-课时练13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