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学者李泽厚说:“遗憾的是,就在这期间,也就是在1908年,慈禧死掉了。如果她早死十年就好了,戊戌变法可能成功;如果她晚死十年也好,就不会有辛亥革命了。”在李泽厚看来
A.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B.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
C.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在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与慈禧的死有直接关系
2020-08-01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2019)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3课练习题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效仿湖北,公推本省都督,建立军政府

上表可说明
A.新政权缺乏民主性B.军人有较大的话语权
C.立宪派内部斗争非常激烈D.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险
3 . 图甲和图乙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的广告。从两幅图可以看出,本质上当时的中国社会
A.实业救国思想逐渐高涨B.清朝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C.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D.民主共和发展趋势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强的态度”等。这篇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B.八国联军侵华C.甲午中日战争D.辛亥革命
2020-06-08更新 | 128次组卷 | 21卷引用: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随堂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张謇力促朝廷大员派政府军援助湖北前线。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转而致电袁世凯,说:“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B.革命形势发展十分迅速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立宪派放弃了政治理想
2020-05-30更新 | 77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中国史部分)-课时练13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6 . 如图是中国民间艺人结合自身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创作出来的木版画,其反映的是

A.北伐战争B.武昌起义C.护国运动D.二次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申报》曾报道说:“武昌起义爆发后,普通一般人民未必个个赞成革命军,却无一人反对革命。…‘民众闻革命军胜利则喜。闻官军大胜,官军克复则惨然以忧色。”该描述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辛亥革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C.《申报》的报道公正无私D.《申报》同情革命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英国画报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的报道,标题为“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该报道表明(  ) 
A.英媒正确判断了革命的形势
B.清政府和革命军实力悬殊
C.辛亥革命得到英国政府支持
D.英媒同情清帝的坎坷命运
9 .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使群众普遍认同了民主共和制度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
C.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2019-12-20更新 | 799次组卷 | 16卷引用:学易精品同步课程-统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10 . 有学者认为,武昌起义是“湖北的士兵革命,是士兵群众中作了清王朝的掘墓人”;清政府也声称这次革命是“革党叛兵相勾结,意图大举,殊非寻常草窃可比”。材料反映武昌起义
A.是孤立单纯的“士兵革命”
B.革命党人所起作用无足轻重
C.新军发挥了主要战斗作用
D.直接导致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