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武昌起义爆发时,江苏议局议长、企业家张謇仍在为中国的和平改良而奔走;同年11月13日,清政府任命张謇为袁世凯内阁的“农工商大臣”,张謇却发表辞职通电,将政府“幡然降谕,许认共和”作为自己出仕的条件。张謇态度的转变反映了(       
A.官僚企业家的投机性B.清廷腐朽本质的暴露
C.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D.袁世凯复辟不得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湖南、陕西、江西、山西等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这表明
A.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力量异常强大B.清朝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C.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干涉革命发展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学者陈锡祺、桑兵认为:辛亥革命如果没有太平天国革命的扫荡予以清政府的沉重打击,就不可能取得推翻清王朝,结束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国的巨大成就。对其正确的理解是
A.太平天国在推翻清王朝中起了决定作用
B.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之间有着继承关系
C.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的目标、任务相同
D.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起了主力军作用
4 .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强的态度”等。这篇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B.八国联军侵华C.甲午中日战争D.辛亥革命
2020-06-08更新 | 12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张謇力促朝廷大员派政府军援助湖北前线。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转而致电袁世凯,说:“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B.革命形势发展十分迅速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立宪派放弃了政治理想
2020-05-30更新 | 781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西北部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8 . 了解历史事件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要素。据下图判断,它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019-08-20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9 . 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十八星期飘扬于湖北军政府
A.兴中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由此可推知
A.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
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D.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
2019-04-23更新 | 607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