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大都挂上了自己的旗帜,虽五花八门且颜色、图案各异,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最终取代武汉军政府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反映出,当时(     
A.国人民族意识增强B.三民主义基本实现
C.清朝统治危机显现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 . 1911年10月,《泰晤士报》在报道辛亥革命时谨慎用词,没有急着对起义进行定性判断。但到了11月则相继发表了《首相袁世凯》《袁世凯的责任》《袁世凯的任务》等文章,而对孙中山的报道则显得不足。这表明《泰晤士报》(     
A.反对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度B.根据中国政体变化调整态度
C.默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D.立足英国国家利益进行报道
2023-02-22更新 | 26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晚清时期,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社会各阶层为寻求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以下时间轴展示了其中的四件大事,方框处应填入(     
A.虎门销烟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运动D.武昌起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下图是1911年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则广告折射出当时  
A.革命派把广告当作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B.商人利用时局巨变扩大产品营销
C.民国成立后商人投身中国政治变革浪潮D.民主共和成为中国社会普遍共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使群众普遍认同了民主共和制度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
C.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2019-12-20更新 | 801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2019-06-09更新 | 6775次组卷 | 80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国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二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2018-06-10更新 | 5382次组卷 | 7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B.八国联军侵华
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10 . 武昌起义发生后12天,湖南、陕西两省首起响应,当月内宣布独立的还有江西、山西和云南,这5个省的独立集中地发生在9天之内。这表明
A.革命内部潜伏巨大危机
B.清王朝的统治已被推翻
C.全国性武装暴动提上日程
D.武昌起义带来了示范效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