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1年11月13日,《民立报》报道:“自鄂事发生后,粤垣官吏异常戒严,民间谣言尤多,无日不宣传党人将于某日举事。粤督大恐,因邀集省中大绅江孔殷、梁鼎芬等筹商解息之策。”这可用于解释(     
A.辛亥革命产生深远影响B.武昌起义重创北洋军阀
C.清廷专制统治难以维系D.广东革命力量较为强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1年8月,保路运动由“文明争路”转向激烈抗争,四川142个州县的工人、农民、学生和市民纷纷投身其中。9月,运动发展为全省抗粮抗捐,出现了群众性罢市、罢课风潮。这一运动(     
A.反映出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得到武昌起义的有力支援
C.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爆发D.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转型
3 . 据统计,1902 至 1911 年间,各地民变多达 1300 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   民变中既有旧的力量,也有新的力量彼此呼应。当时兵变有 20 多次,学生也经常闹学潮。   因此,有人说,武昌起义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反映了(       
A.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将胜利
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D.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境地
2023-02-20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1年11月川东北的革命党人攻陷广安县城后成立了“大汉蜀北军政府”,刚上初等小学的邓小平见到“革命队伍威风凛凛”,“豪绅地主害怕造反逃跑光了”,“赶场的农民听说打倒贪官,免除苛捐杂税,欢喜极了”。据此可知,这场革命(     )
A.直接反抗西方列强侵略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D.冲击了封建主义势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预备立宪期间,清政府宣布实行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各地兴起各种形式的保路斗争,其中四川省尤为激烈,最后酿成了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清廷命令湖广总督瑞澂自湖北带兵前往镇压,部分鄂军西调。这主要说明(       
A.革命派并未做好革命的准备B.政策失当加剧了清朝统治危机
C.辛亥革命的发生具有必然性D.清政府对革命力量的警惕性强
6 . 晚清时期,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社会各阶层为寻求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以下时间轴展示了其中的四件大事,方框处应填入(     
A.虎门销烟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运动D.武昌起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清史资料载“辛亥八月,乱党谋事于武昌。”这里的“乱党”指的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B.资产阶级激进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D.义和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武昌起义后,鄂、湘、赣三省用十八星旗,代表那时中国的十八省;江、浙、皖等多省用五色旗,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粤、桂、闽数省用青天白日旗,代表光明正照自由平等。这种现象反映了
A.各地价值观念趋同B.民主共和成为潮流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D.革命目标已经实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10年秋,京师禁卫军的官兵剪辫。资政院通过“剪发易服”的议案,民间闻讯,大受鼓舞,广东、京津地区、东三省、上海、香港等地“剪辫者一时风起云涌,天有不可遏制之势”。这表明
A.剪辫易服顺应革命的潮流B.清政府的统治不得人心
C.沿海地区的开放程度最高D.晚清新生活方式的普及
10 . 武汉是一座经历了中华民族奋斗与辉煌的英雄城市,下列能够见证武汉“英雄”事迹的是
A.武汉会战、“南方谈话”、首个经济特区设立
B.口通商、《资政新篇》、正面战场武汉会战
C.汉阳铁厂、《临时约法》、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辛亥革命、“八七会议”、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