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革命军规定“伤害外人者斩”“保护租界者赏”“守卫教堂者赏”。嗣后美国驻汉口领事虽然拒绝承认武昌革命军政府,但同时也拒绝清政府提出的由外国军舰帮助巡护长江,阻止革命军渡江的请求。武昌起义后短短半个多月,中国南方多省宣布独立,美国国务院认为此时向清政府借贷款是“不合时机和不明智的”。虽有个别美国外交官和商人担心革命威胁美国利益,主张干涉中国内政,但美国国务院却收到民众和舆论界潮水般的信件和电报,他们大多要求美国尽快承认中华民国。

——摘编自崔志海《美国政府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向美国寻求援助,但因美国顾虑美日关系而遇冷。19392月起,美国才陆续以民间贸易的形式向中国提供几笔数量有限的贷款。太平洋战争美日正式开战前夕,美国政府通过《租借法》,以总统名义扩大对华援助。《租借法》规定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租借”援助即告停止,但中国在19459月以后又继续获得与整个战时中国所获“租借”相当的“援助”。周恩来对此指出,“今日美械师几乎全数用之于进攻中共解放区”。

——摘编自任东来《抗战期间美援与中美外交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政府对中国辛亥革命采取中立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后初期的美国对华“援助”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评析。
2 .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亲历者后任军政府司法部长张知本口述)首义发生,其远因近因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武汉有孙武之制造炸药失慎案,致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廷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逼乃匆促举事,清湖光总督瑞澄仓皇出走,革命党人遂不战而有武昌。

——摘编自沈云龙《辛亥革命及国民党的分裂》

材料二   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看,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摘编自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张知本所认为武昌起义发生的原因,并阐述此类史料的价值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二中“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纽约时报》白19世纪中期创刊以来,长期占据美国乃至西方主流媒体的领袖地位。该报曾观察和记录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纽约时报》关于近代中国报道的一览表(节选)

序号时间标题内容摘要
11857123英国海军进攻广州,攻陷两广总督府星期二一大早,英军开始新一轮火力攻击,并且非常猛烈……从英国军舰上发射的炮弹,把广州城墙轰开了一个很大的缺口
219111014革命军在武昌宣布成立共和制政府武昌已经宣布成立共和政权。一支强大的革命军武装力量已从汉口开拔,准备与来自北方的清国皇家部队交战。一场大的战斗预计在两日内爆发。

(1)上表中,《纽约时报》报道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事件?
(2)任选上述其中一个事件,全面分析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两个事件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势。
2021-09-2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新课标大联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