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武昌起义后,先后担任宣布独立的各省的最高军政长官(都督)的身份背景,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新军将领革命党咨议局议长巡抚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
13人5人3人3人1人1人

A.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B.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础
C.沿袭原有政治制度
D.爆发的社会基础广泛
2 . 下表为晚清时期全国地方督抚旗汉比例变化表,据此可知
A.汉人社会地位普遍高于旗人
B.政治形势影响清廷用人政策
C.清廷改革派力量逐渐占上风
D.满汉民族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某校学生排练的一部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的名称应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各报在第一时间以头条新闻形式发表的消息和评论。对这一历史现象,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报刊报道标题报道内容摘录
申报武昌失守鄂省城内新军全行叛变,前日调防督署之马步工兵各一队,于轰攻督署时倒戈而起,与署内防兵力战,旋将防兵击逃,署亦焚毁。
民立报长江上游
之血水
革命党者,万恶政府下之产儿,故有倒行逆施之政府,欲求天下不乱而不得。何也?制造革命党也。
大公报武昌革党
起事之警电
粤乱甫平,川乱旋起;川乱未已,鄂乱又生。乱机之伏,几如遍地火星,随处可以触发。
盛京
时报
武昌
叛乱志详
19日傍晚,革命党约300人潜伏武昌,突袭督署,并随处纵火,督署及藩司署均被烬。
A.各家报刊虽争相报道,但都从不同侧面谴责武昌起义
B.《盛京时报》立场反动,不可能真实报道武昌起义事实
C.各报观点、态度彼此相异,对武昌起义的反应各不相同
D.各家报刊报道不尽相同,反映民国初期文化环境宽松
2017-07-06更新 | 180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不同时期国民党官方史学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认定
记述出处时间
对坚持在湖北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者,许多著作笼统称呼“党人”、“革命的”。《中国国民党史略》等1927—1949
“同盟会之经营湖北也最久”,湖北新军征兵,同盟会乃利用此机,派党员参加日至社(会),即同盟会鄂支部之一外围组织也。从旁主之者如居正、刘公等,参加内部主持者如孙武、蒋翊武、张振武、蔡济民等。《武昌起义的因由》1941
“在武昌有文学社,蒋翊武为领袖,社员大都是同盟会的人。”“文学社是同盟会的分支。”《反清运动史》1942

A.国民党突出同盟会在武昌起义中的作用
B.官方史著客观地反映了武昌起义的历史
C.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D.同盟会是国内革命阶级的反满联合战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