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有史书对武昌起义进行了一些细节描述:“1911年9月,决定中秋节起义(10月6日)。不料,因当局防范,不得不向后推延。10月9日,配置炸弹,不慎起火,起义秘密暴露。10月10日,工程营排长查房时,恶声责问士兵晚上为何擦枪,是否想造反?一名战士举枪便射,瞬时武昌城内外枪炮齐鸣……”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细节描述丰富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②写史者的立场对历史真相有巨大影响
③历史事件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产物
④以时间顺序叙述史实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历史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09更新 | 493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同盟会成员创办的《民呼日报》刊发旅沪蜀人檄文:“失川汉铁路,即亡国之本,而卖川汉铁路,即无异卖全国。政府已矣,吾四百兆(四亿)之可怜虫,将奈何!”该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反映出列强势力开始深入内地B.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C.促进“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D.为武昌起义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1年11月,山东巡抚孙宝琦上奏朝廷请旨革命,清廷回复“奉旨允许”,最终山东于13日宣布独立,但24日又取消独立。这反映了(     
A.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B.地方实力派投机革命
C.官僚的软弱性妥协性D.中央的权力开始下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1年武昌起义后,部分旧官僚和立宪派转向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为建立全国性的共和政权而努力,外国列强从观望转而寻找新的代理人。这些现象反映
A.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B.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C.辛亥革命具有一定民众基础D.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辛亥革命爆发后,某外国记者认为,"对中国来说,袁世凯是做大总统还是做皇帝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清王朝必须退出历史舞台,这似乎是民心所向。"据此可知,他
A.支持袁世凯称帝B.反对民主共和政体
C.对革命持赞同态度D.要求列强保持中立
2022-01-19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英、法、美、德、日、俄等列强在中国问题上达成“大国协调”:拒绝给予深陷财政困境的清廷或南京临时政府任何一方贷款,强调只有一个更加稳定的、能够代表全中国的政府才能获得列强的财政支持。列强的这一“大国协调”
A.意在挽救清政府的统治B.使中国民族工业走向衰落
C.实为干涉中国内政找借口D.表明西方国家赞同辛亥革命
7 . 1911年11月,江苏以“瓦片英命(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实现光复后,多数地方州县“基本上由地主绅商或旧官僚把持政权”。这说明,“瓦片革命”
A.缺乏广泛的社会动员B.背离了辛亥革命宗旨
C.促进了国民革命高涨D.加速了民主政治实现
2021-01-13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