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各国列强纷纷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各族人民面临着的共同命运和共同责任,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推动着中国民族整合的进程。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资产阶级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乃“合五族而成”。中国境内各民族,主要是汉、满、蒙、回、藏五族“共享国家的权力,共担国家之义务”,“各于政治上有发言之权”,共享“立于平等地位”,“国家之事, 由全国五族人共组织之”,用“政治改革” 来实现“五族一家”。
——摘编自熊坤新等《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提出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016-12-12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届河北邯郸市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宪成下列要求。
《荀子》的“天人之分”,否定天的主宰性、人格性,将自然界的天与作为界的人的世界区别开来。天的自然运行有其独自的法则,和尧的善政或桨的恶政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西汉的董仲舒,他认为天的自然现象与地上的人事互相对应。是即皇帝依天命统治地上的民众,如果其统治有过失而殃及民生,就会招致天之阴阳二气的不调,并通过灾害受到谴责;反之,如果满足天意有利民生时,就会出现祥瑞之象。董氏亦将阳与德、阴与刑联系起来思考:如果舍弃德教,纯任刑罚,或者刑罚不当则阴阳不调,于是异变就发生了。董氏思想还将君、父、夫与阳、臣、子、妻与阴联系起来。譬如臣或夫人凌驾于君或夫之上则阴阳淆乱,灾异也就随之发生了。
位于中国的公的最高层面的是天,这个天的公作为天理的公,是连皇帝都应顺从的最高存在。这个天理的公,进入近代以后屡被称为公理。这个公理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或民族都应服膺的最高的、普遍的规范,强教主张公理的一人便是被称为中国革命之父的孙文,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便是他主张公理的体现。
而欧洲在从中世纪向近代的变迁中,人神分裂。粗略地说,在中世纪,神支配着自然法则、人类的政治领域及社会秩序。但进入近代后,神被限制于作为道德领域的人的内心世界,自然现象不是依据神的意志而是依据自然法则发生,政治领域或社会秩由人的理性和意志构筑而完成下面小题。德、自然、政治被分别确定为一个领域。

——摘编自「日」沟口雄三:《中国的思想》


(1)依据材料,指出董仲舒的主张以及与荀子的天人观相比有什么变化?孙中山对天人观又有什么发展?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孙中山思想发展的原因及近代欧洲人神分裂产生的积极影响。
2017-02-23更新 | 28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18周周测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