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1 . 古代中国,帝王纪年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一大特色;19世纪末康有为等大力提倡孔子纪年;20世纪初章太炎等推出黄帝纪年,为革命党人普遍接受和湖北军政府采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改黄帝纪年为民国纪年。纪年的演变
A.反映了天文历法的进步B.有浓厚的中体西用色彩
C.被赋予了政治文化功能D.适应了思想解放的需要
2 . 清帝退位诏书中提出“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可见,在清统 治者看来,新政权应
A.适当考虑满族的特殊性B.致力于国内动乱的结束
C.保持中国的历史延续性D.主要维护五大民族权益
4 . 下图所示为1895年陆皓东向筹备广州起义的同志展示“青天白日旗”设计图的情景。在设计草图上,一轮太阳当空正照,即自由平等之意;太阳四周有12道光芒,象征倡导革命之义党,同时也勉励国人时时刻刻奋斗不息。“青天白日旗”的设计反映出革命党人
A.严密的组织机构B.具体的革命目标
C.鲜明的政治理想D.完善的斗争纲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国王由实权变成虚位,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封建贵族退到了历史舞台的后面,但中世纪政治体制的框架、立法、行政、司法的基本机制,仍被保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许大华《论“光荣革命”对英国的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发展过程。

材料二   联邦宪法遵循了伟大的《独立宣言》所陈述的思想,维护政府赖以建立于人民之中的“不可转让”的权利;一旦政府妨害这种目的,人民就有权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幸福而“建立新的政府”。宪法同意用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分立的方法来制约政府。根据宪法,合众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联盟,而且还是一个联邦,生活在联邦里的个人既是合众国的公民,又是各州的公民。

——摘编自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宪法所体现的宪政原则。

材料三   袁世凯手握北洋六镇,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先南下攻陷汉口、汉阳,对南方施加压力,又同南方展开合议。南方方面向袁世凯提出:只要他能逼使清帝退位并赞成共和,就举他为大总统。袁世凯随后对已束手无策的清廷施压。1912212日,清帝宣布退位,宣告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15日,南方的参议院改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帝退位的原因。

材料四   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

——摘编自约瑟夫﹒斯托里《美国宪法评注》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四观点的看法,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列强在蒙古、西藏、新疆地区策划分裂活动,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开始出现。中华民国成立后,“五族共和”成为传诵一时的口号。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第一次使用了“民族复兴”一词,并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1935年国民政府设立民族扫墓节,1937年国共合祭黄帝陵。

——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材料二 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奋起抗英;中法战争中,冯子材以七十高龄和法军拼杀;甲午战争时,邓世昌血染黄海。为改变中国现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把轮船、火车、手表、望远镜等西洋技术看成“正正堂堂之技”。郑观应主张“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康有为发表的《物质救国论》,界定了“物质学”即科学的概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李大钊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开展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以救治国人心理上、思想上的疾病……

——摘编自缪克成主编《民族精神》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华民族观念变迁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作用。
7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湖南、陕西、安徽、江苏、贵州、浙江等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这体现出
A.清政府并非是辛亥革命推翻的B.此次政权更迭并未出现大的社会动荡
C.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D.孙中山领导的武昌起义引发各地响应
2020-12-25更新 | 57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艺术班)试题
8 . 如图是1912年1月1日《申报》头版刊登的庆祝中华民国成立的贺词“恭祝中华民国万岁孙大总统万岁”。此贺词集中体现了孙中山的
A.民族革命思想B.国家独立思想
C.主权在民思想D.平均地权思想
9 . 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确定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为国旗。这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
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资政新篇》中指出:“兴车马之利,以利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

材料三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政新篇》无法实施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所有制主张上的不同之处。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列举辛亥革命在现代政治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