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袁世凯在清帝退位后致电临时政府,“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所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穷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亲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袁世凯通电旨在(     
A.淡化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巨大历史功绩
B.表明推翻君主专制和杜绝复辟帝制的决心
C.认同共和制为世界潮流,最有利于中华民国发展
D.提高自己在民国创立中的地位来获取政治资本
2022-09-27更新 | 1847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著名学者季云飞认为“武昌起义以前,民族资产阶级、农民、市民和军人的反满式?成为政治生态的主流……而武昌起义后国民政治心态演化,出现‘崇权威'及‘追求秩序安定’两大特征”。这一转变(     
A.加速了保路运动的爆发B.促进了民族工业春天到来
C.埋下了帝制复辟的隐患D.突破了旧三民主义的束缚
2023-03-26更新 | 776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研究指出,袁世凯当政期间,中央政府对南方各省缺乏实际支配力。当时的政治格局,是一个日益倾向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的总统,主持着一个事实上的联邦政府。为重新塑造中央权威(亦有个人野心的因素),袁世凯决定回归帝制。据此可知
A.民主共和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恢复帝制基于当时的现实需求
C.南方各省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D.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的艰难
2022-05-16更新 | 1465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识之士通过运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人民基本的权利,采用了合法的方式来参政议政,例如通过建立党派和创立报纸期刊,使得资本主义民主思想和文化进入国内。材料体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A.强化了民众的民族意识B.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C.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加快了民主体制的变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的户籍制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个时期的户籍管理又与当时的政治形态紧密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81年,明太祖对户籍立法进行改革,实行黄册制度。黄册以里为单位(每110户为1里),登载各户的人丁、财产变迁情况。同时,又编绘鱼鳞图册以登录田土,所谓“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明朝户籍有严格的类别区分,主要为民、军、匠三大类。尽管在明朝中后期,由于官僚机构的衰朽,这套制度不能很好地执行,但它的历史意义仍是不容低估的。

——选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时间文件摘要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户籍
1964年《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限制户籍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
1984年《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可以进集镇落户,同集镇居民享有一样权利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
201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

材料二 1911年,清廷制定了《户籍法》,作出关于户口及其变动事项的合法登记程序及管理机关的规定,标志着具有近代国际通行意义上的户籍原则和户籍登记管理制度的产生。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移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同时,商品经济和城市化发展也有利于人口流动和自由迁徙。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重新实行保甲制度,以户为单位,连保连坐,实质是将中国最基层单位——乡村中的居民捆绑在一起,以维护社会秩序,强迫民众承担各种义务。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

材料三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户籍制度变迁的相关文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中国户籍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并简析其意义。
2023-03-03更新 | 4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四省联考 变式试题专练
6 . 在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由于政治主张的不同而尖锐对立,革命派排皇,立宪派保皇,双方势同水火。立宪派依附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势力与革命派对抗,革命派内部在中华民国建立后发生分化。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我国(     
A.实行政党政治的政治基础薄弱B.革命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迅速D.政党之间的党争多于联合
7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
C.《钦定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宪法》
8 . 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多数人认为:“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能不好。”这表明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
A.尽管妥协但政治上日趋成熟B.缺乏足够的实力来巩固政权
C.已认清袁世凯的反革命本质D.认识到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2021-05-25更新 | 431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败绩,证明了自强运动有不足之处。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意识到这场运动的局限性,认为必须扩大现代化的纲领,把政治改革也包括进去。自信的思想家康有为和他著名的弟子梁启超,鼓动皇帝遵循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方式,实行维新变法。然而,即使在后期阶段,维新分子也并不倡导完全西化,而只是鼓吹建立一种融中西诸因素于一体的混合政体……康有为改革方案的结果,是1898年的“百日维新”,但却突然地以失败而告终。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和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中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建立的“混合政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维新变法的影响。从维新变法的失败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材料二中民国政府“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是如何“模仿抄袭外国现成制度的”?
10 . 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国家政权体制问题上作出了重大调整,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在权力关系处理上,扩大参议院的权力,规定参议院除拥有立法权外,还有对总统决定重大事件的同意权和对总统、副总统的弹劾权。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做出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干涉和满清政府的阻挠B.革命党人政权建设经验不足
C.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D.进一步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