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流行词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时间流行词汇
1840−1912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
1912−1949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牺牲精神、民主自决精神、她……
1949−1978列宁装、三大改造、工业化、人民代表、粮票……
1978年以后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联网……

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某一个角度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2022-08-18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一场低烈度的革命,一个大变局的中国。……10月10日夜的零星枪响,将一个疲态尽露的老大帝国摇晃得如泰山之崩。……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这场意外是指
A.鸦片战争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
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2021-10-07更新 | 172次组卷 | 35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前进而准备着。”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B.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
C.激发了民族平等意识D.促进了社会移风易俗
2021-09-01更新 | 134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主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追求的永恒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顾准文集》

材料二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材料三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各举两例说明古罗马法律和美国《1787宪法》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一)驱除鞑虏。……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二)恢复中华。……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四)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二则材料分别代表近代中国哪个阶级的什么政治派别的主张?
(2)材料一的基本主张有哪两点?能否落实?原因何在?
(3)材料三作为革命纲领的弱点是什么?这导致了什么结局?
(4)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没有成功,其依据是什么?
2021-08-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6年有学者曾指出,近十余年来,“主权”二字无时不与国人有密繁之接触,从《临时约法》到1923年贿选总统曹馄为正名而制定的宪法,皆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内容这反映了
A.政治宣传促进民主发展B.民族国家观念日益增强
C.民主思想成为意识形态D.民主共和体制逐步完善
2021-08-26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七次高考仿真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预示着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从“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A.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进步B.实现了社会转型的目标
C.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
2021-07-18更新 | 322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一单元综合检测-【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A.完成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B.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
C.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2021-06-02更新 | 179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1届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