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915日,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该博物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其中“文明起源”涵盖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肇始文明曙光的进程,“宅兹中国”主要涵盖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大国一统”讲述自秦统一全国后的历史,“和融万方”聚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民族觉醒”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救亡图存历史。从远古发现到仰韶文化,从二里头遗址到《湘江评论》,中国考古博物馆以立体方式,讲述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发展壮大的历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近代,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全景方式,呈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从文明起源到民族复兴,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宏大叙事方式,展现中华民族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历程。

任意选取中国考古博物馆的某一陈列专题,结合史实谈谈这一专题的观后感。(要求:明确所选取的陈列专题,须有史实依据,解释合理,逻辑清晰)
2023-11-22更新 | 183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辛亥革命时期,许多地方的农民在反清斗争中把新式学堂当作泄愤的对象,大肆毁坏学堂,而当时这些学堂恰恰是革命党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这折射出(     
A.农民阶级成为民主革命斗争的主力军B.革命党人的盲目性
C.资产阶级缺乏与群众联合斗争的意识D.近代教育发展迟滞
3 . 1905年,江苏省昆山县自耕农占26%,半自耕农占16.6%,佃农占57.4%。1914年,自耕农下降到11.7%,半自耕农仍为16.6%,佃农上升到71.7%。这反映出(       
A.辛亥革命未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
B.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取得巨大成效
D.近代农村封建租佃关系大大削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一名同学在一篇作文中写了一个论点——辛亥革命失败了,然后他准备找一些有力的论据来证明这一观点。下面哪几点它可以参考(       
①没有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②没有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
③没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④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⑤没有使人民大众真正解放                           ⑥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②③④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1年10月,《泰晤士报》在报道辛亥革命时谨慎用词,没有急着对起义进行定性判断。但到了11月则相继发表了《首相袁世凯》《袁世凯的责任》《袁世凯的任务》等文章,而对孙中山的报道则显得不足。这表明《泰晤士报》(     
A.反对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度B.根据中国政体变化调整态度
C.默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D.立足英国国家利益进行报道
2023-02-22更新 | 27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为民国初年流行的新词语。这说明当时(       
国体、政体、国旗、共和、国会、议院、政党、宪法、内阁、总理、议长、议员、投票
法律、民法、刑法、法庭、预审、公判、保释
社会、主义、进步、权限、民权

A.社会上新旧事物斗争激烈B.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C.辛亥革命带来政治新气象D.人们纷纷称赞辛亥革命
2023-02-20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有学者指出:“现实中国王的脑袋被砍下来了,但在思想文化中国王的脑袋依旧存在,仍需要继续对其进行斗争。"这一说法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一度广泛传播。这反映出(     
A.思想解放任务已基本完成B.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C.国人反封建意识不断增强D.传统伦理受到极大冲击
论述题 | 较难(0.4) |
8 . 在赓续百年的辛亥革命纪念中,中国共产党人基于政治生存环境和自身政治实力的考量,围绕党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孕育和打造出了独特的纪念话语框架。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评价辛亥革命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下表中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主要阶段中共对辛亥革命的主要认识和评价
中共诞生到改革开放前
19211978年)
肯定辛亥革命是一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不可能成功,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救中国。
改革开放至中共十八大召开前
19782012年)
把辛亥革命置于近代以来民族复兴运动的历史进程中加以审视,充分肯定辛亥革命对民族复兴事业的积极意义,把继承辛亥革命精神和当前斗争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申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事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2年后)
指出辛亥革命受历史条件和社会进程的制约,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但仍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一次伟大而艰苦的探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一座里程碑。

——节编自杜家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评价辛亥革命的逻辑转换》


围绕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评价,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进行说明。(要求:围绕材料整体或选取其中一部分;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3-02-05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3届高三3+3+3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题
9 . 辛亥革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并对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进行了大胆地创新及实践。但由于没有对残留的所有旧事物进行改革,致使许多旧的制度没有根本消灭。辛亥革命成功后也没有建立起权威政府,没有也不愿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政治中来。政治参与表面看起来一片繁华,其实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短暂的繁华后权力被北洋军阀政府夺走了。由此可见,辛亥革命并没有使当时的中国真正摆脱传统政治,确立起崭新的政治形态,在政治现代化方面上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杨光《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启示》

材料二   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展国家与民族,在推翻旧专制或推翻前殖民主义之后,当各国政治精英在本国建立起仿效西方的议会民主制以后,这些国家根本来不及在社会、文化、经济与教育领域,同时完成这样一种社会转变。整个社会、文化与经济结构还是传统的,于是,就出现了仿效西方的多元竞争型议会制,被嫁接到传统的社会经济大系统之上。这一政治体制无法从社会、经济、与文化系统中获得对自己的支持。多党制下的政治精英活动的无规则性,以及彼此仿效而形成的失范状态,均可以从这一理论解释中得到说明。众所周知,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大体上还是宗法家长制与小农自然经济,它们无法像西方市民社会那样,对议会民主政治提供支撑作用。

——萧功秦《第二次选择:辛亥革命后的多党议会民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时期“大胆地创新及实践”民主政治体制的具体表现及其存在问题。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辛亥革命后政党政治探索失败原因分析的视角,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3-02-0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叶圣陶日记(节选,农历1911年十一月—十二月初)

辛亥年十一月二十日

近日割辫甚多。校中学生殆已割尽。然亦有一般人冥顽不灵,牢种奴性,死留此一条亡国之纪念物。自命为不肯与世推移者。

十一月二十四日

鄂江战事现正在停战时期之中,而北方又有遣使来议和之事。夫停战议和本须有不得已之势,现双方立于反对之地位,非战争不可以解决者也。且在民军之初意,非欲成一大民主国乎?则北虏未去,民主国未完全,何可和也?

十二月初七日

傍晚出《民国报》第二期阅之。既更阅《民报》。

我国革命之首倡者实推孙中山,昨日由美抵沪,沪上人士均喜跃如狂。

近日军饷非常缺乏,我校中同学可排演新剧,得资助饷。虽一粟之于沧海,然心可少慰矣。于闻之大喜,即欲编辑脚本,用时事而寓劝化之意。在苏演数日,更可周历各乡,可以广教育,可以集多金。

十二月初十日

选举总统一事为历史所未有,亦民国之光荣。街头巷角,高竖五色之国旗,而各学校亦停课一日焉。

十二月十二日

有浙军十数人,持剪刀行,途次见有辫者,辄剪去之。被剪者已数十人。愿为辫子作忠臣者多趋避焉。

——摘编自叶圣陶(1894—1988)日记《辛亥革命前后》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初辛亥革命有哪些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