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如图是马星驰创作的一幅有关五四运动的漫画。画中左侧三人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下最终倒台。漫画体现的“五四精神”是( )
左侧倒地三人是时任外交次长曹汝霖,驻日公使陆宗舆、章宗祥,他们曾代表政府签“二十一条”、签约同意日本管理山东等,被北京学界斥为卖国。
A.暴力至上,坚定爱国B.坚定爱国,毫不妥协
C.毫不妥协,排斥西方D.排斥西方,勇于解放
2 . 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大学的学生提出的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C.“打倒日本帝国主义”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022-11-09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会考)试题
3 . 下图是存于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中的一份传单。当时发放该传单的目的是(     

劝告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

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皆是吾中华民国的好百姓,何苦去帮助日本,反来摧残吾中华民国之爱国学生。况军、警两界大半出身山东,祖宗血地被人侵占,良心上应有何种痛苦。尚望急起挽救,与学生商民取一致行动,万勿借口长官命令,忘却国民义务,虐待爱国学生。

——上海绅商学界忠告

A.抗议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B.声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
C.谴责日本制造“济南惨案”D.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
2022-10-27更新 | 4518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3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B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五四运动”是民国时期流行话题的分水岭。下表中流行话题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段流行话题
五四运动前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
五四运动后平民、劳工、劳动、阶级

A.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力D.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2021-12-22更新 | 272次组卷 | 3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2021-10-07更新 | 310次组卷 | 47卷引用: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等五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
2021-06-08更新 | 8727次组卷 | 80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即中国的政治已不再限于职业政治家范围,而扩大到了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层面。这反映出
A.青年学生政治意识的逐渐觉醒B.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主流思想D.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彻底动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19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之初,讲演团的演讲话题以生活常识和启蒙性的教育居多。两个月后,其讲演的报告涉及到“国民”“国家”“青岛”“爱国”“强权”等话题显著增加。这说明(  )
A.民众民主意识显著增强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C.民族危机影响时代主题D.马克思主义已传入中国
2021-03-19更新 | 429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冲进赵家楼后)大家见到章宗祥,以为是曹汝霖,就都上去打,把他打得头脸出血,倒在地上装死……随后我们来到曹汝霖的卧室,卧室里还有日本女人,大家保护出去未挨打。有一个同学抽烟,身上带有火柴,看到卧室太华丽,又有日本女人,十分气愤,就用火柴把绿色的罗纱帐点燃了。顿时室内燃起大火,房子也就烧起来了。

——许德珩《回忆五四运动》

材料二 幸今学生发扬义愤,奉行天讨,以正曾汝霖、章宗祥之罪。举国逖闻,莫不欢呼快心,诚自宋大学生陈东、欧阳澈以来,稀有之盛举也。……学生此举,真可谓代表四万万之民意,代伸四万万之民权,以讨国贼者……

——康有为《请诛国贼救学生电》

材料三 我愿学生事件交付法庭处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审厅去审理判罪,学生去遵判服罪。检厅如果因人多检查的不清楚,不好办理,我们尽可一一自首,就是情愿牺牲,因为如不如此,我们所失的更大。……纵然是国民公众的举动,也不能横行,不管不顾。绝不能说我们所做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梁漱溟《论学生事件》,191959日发表于《国民公报》


(1)以上三则材料均可用于研究五四运动,请分别说明各材料的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康有为和梁漱溟对学生运动的观点。
2021-02-25更新 | 242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州科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影响和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理论和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87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并任命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孙家鼐为首任管学大臣。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校长。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以学诣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罗家伦、江绍原、张廷济为学生运动代表,罗家伦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随后举行示威游行。

——摘编自余玮《北大红楼: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1)编写一幕发生在1917年北大学堂上的人物对话场景。(4分。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中国当时政治或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20世纪早期北京大学的发展史,说明北京大学影响和推动了中国近代发展的进程。
2021-02-04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