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五四运动之前)苦力和劳动者在外乡做事,当然受不着这么许多的帮助。但是,因为苦力和劳动者极大多数都离着家乡很远,并且很难找着工作,所以他们自己也有这种组织,例如上海工人之中的安徽帮、宁波帮、湖北帮……其中商人小官吏等也有加入的,且总是头脑——这也是很自然的,苦力的同乡组织,也要靠“有权有势”的同乡(工头,包探,“有面子的人”)……同乡的帮口,是互相帮助寻找工作,和别派人争夺工作的组织。
——瞿秋白《中国职工运动的问题》
材料二 1923年1月5日,在汉口湖北省工团联合会内召开第三次筹备会议,共开了5天,在(中国共产党员)施洋、李汉俊、包惠僧等人协助下起草了京汉铁路总工会章程草案七章31条,规定总工会的宗旨是:“一、改良生活增高地位,谋全体工人的利益,得到共同幸福;二、联络感情实行互助,化除地域界限,排除工人相互的争端;三、增进知识,唤起工人的阶级自觉;四、联络全国各铁路工人,组织全国铁路总工会,并与全国各业工人和世界工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梁玉魁《早期工人运动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国近代新旧工人组织的区别。(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新型工人组织的原因。
A.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C.中国社会的普遍觉醒 | D.民主共和理念得到传播 |
A.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 B.主张变法的资产阶级 |
C.逐渐觉醒的无产阶级 | D.具有新思想的新青年 |
材料一 6 月初政府大批逮捕学生, 促成了这个大联合的形成,而且上海及其他地方 的商人、工人也开始用罢工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条对抗政府的联合阵线的形成……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正如事件发生以后所显示的,是一股被日本及中国政府所忽视的全新 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浪潮。另一大因素,特别与抵制日货和商人罢市有关,是中国和 西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经济力量与日本在利益上存在的冲突。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能够向纵深发展,12 月 20 日,中国共产党通过共 青团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同胞宣言》, 号召学生“把反日救 国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 12 月 27 日,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学生运动要得到持久性”,“只有和工人、农民、兵士的斗争配 合起来,才有可能”。这就为中国青年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毛泽东选集》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联合阵线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 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向纵深发展”所采取的策略,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抗日救亡斗争”的名称并分析其影响。
A.辛亥革命卓有成效 | B.民众爱国热情高涨 |
C.国民革命如火如荼 | D.全民抗战风起云涌 |
A.推动了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 | B.要求政府对“三罢”斗争让步 |
C.源于罢课学生遭到政府缉捕 | D.揭示了五四运动的里程碑作用 |
①反映了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苏醒
③说明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 ④表明中国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A.反封建色彩并不浓厚 | B.开启了救亡图存的时代 |
C.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 D.丰富了新文化运动内涵 |
A.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之旅 |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转型 |
C.促使湖南成为了新思潮的中心 | D.提供了传播新思想的契机 |
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 | 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
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 | 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