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2019年5月4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00年前,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这一精神的核心是
A.民主科学B.爱国主义C.自强不息D.民生主义
2 . 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评论说:“美国大总统威尔逊的屡次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1919年5月4日他又评论说:“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陈独秀对威尔逊的评价前后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和日本在亚太地区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C.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
D.十四点原则原本就是美国试图称霸世界的幌子
2020-10-2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开州区铁桥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研究发现,五四运动之所以爆发,除了巴黎和会山东问题交涉失败之外,当时中华书局版教科书所发挥的国耻历史记忆的教育作用也是不能低估的。教科书的心理塑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展到了全国。据此可知
A.五四运动的爆发带有偶然性B.历史教育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D.历史记忆利于唤起爱国意识
2020-10-19更新 | 115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5月4 日,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从6月初起,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给北洋军阀政府重大压力。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此后,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编写一幕发生在五四运动时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扣紧相关政治与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020-10-17更新 | 43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从五四运动发生以来,一年一度的五四纪念就形成了。1930年代,国民党一方面认为五四运动是“本党数年来植于社会中革命思想所促成的救国救民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认为五四运动使多数青年“不求实学,徒事奔走示威”,要求学生“专心求学,努力教育建设”。而共产党以继承五四传统、五四精神为己任,指出“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开辟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新方向”。与此同时,胡适一再将“五四运动”阐释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他的阐释影响了其他自由主义者和后来的研究者,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不同的话语系统。

——据杨琥《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关于“五四运动”的不同观点,并分别指出其立场。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五四运动出现不同观点的看法。
6 . 五四运动取得了完全胜利。
7 .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事件,这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较辛亥革命而言,五四运动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主要是因为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D.新文化运动促进民众觉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这表明
A.国民党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
B.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C.五四运动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D.新政治力量兴起具有必然性
9 . 作为100年前的历史事件,作为彰显民族精神的历史运动,它具有厚重的价值。它不仅铸造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而且汇集了中国人民伟大觉醒、中国革命形态转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建立等历史价值精华。据此推知,这一历史事件
A.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B.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D.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唤醒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附录一《改革起原》

材料二   在五四运动中起草《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罗家伦在当时便指出,“这次运动,是民族自决的精神。无论什么民族,都是不能压制的。可怜我们中国人,外受强国的压制,内受暴力的压制,已经奄奄无生气了。……这次学生不问政府,直接向公使团表示是中国民族对于自决第一声。这次运动是二重保险的民族自决运动”。“外争主权应用起来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其意义方法与“争取国家民族的独立自由平等”是一致的。

——李育民《“五四”与近代反帝理论的产生一一从排外到反帝的历史转折》

材料三   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定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因此,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

——傅吾康《一百年来的中国革命,1851-1949》

材料四   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面对外来侵略,国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社会原因和“乃渐惊起”的表现。
(2)指出材料四的观点,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