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9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梁启超1902年发表《新中国未来记》,他设想的“新中国”,曰“大中华民主国”,第一任总统罗在田为光绪皇帝。“新中国”采用立宪政体,前期为君主立宪国,到光绪让权时转为民主共和国,“非到万不得已之时,必不轻用急激剧烈手段”。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将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国家定名为“中华共和国”,并提出具体政纲:“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与各大国平等”;“投票公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

材料二   19227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责”,建立“自由统一的中国”。

19293月,中共中央号召工农兵士商学联合起来,推翻国民党军阀政府,建立“工农民主苏维埃共和国”。

193512月,中共中央决定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193610月,毛泽东在《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中首次提出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

19401月,毛泽东指出:“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1945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报告中指出:“建立一个新中国,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中国。这就是我们的总路线。”

194812月,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提出,“在全中国范围内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实现统一的民主的和平”。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梁启超和邹容对于“新中国”的设想有何不同?20世纪初,建立“新中国”的愿望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赋予“新中国”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中国”的话语构建,回应了复杂的革命环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策略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试对这一看法进行阐述。
2022-11-09更新 | 316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入党为荣

20世纪20年代,知识青年一跃崛起为时代发展的急先锋。而青年学生每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荣成为这一时期蔚为独特的社会现象。这其中,许多知识青年是从国民党转入共产党的。

1926年前后,由国民党转入共产党的知识青年,约占共产党员人数的3%。广州作为当时国民党的大本营,从国民党转入共产党的知识青年,占广州中共党员总数的1/7,占知识分子党员的3/4。而且,伴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转入共产党的知识青年越来越多。出现如此流动,与国民党内部组织结构不严密、党部运作低效率,使得"党力"不彰成为一个严重的痼疾有关。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着严密组织纪律的政党,不仅对知识青年的入党严格慎重,而且以铁的纪律加以约束。其时,共产党要求自己的党员"吃苦的工作我们自己争来做,占小便宜的事情让给他们"。尤其是有"做官倾向"的党员,被斥之为"腐败堕落"的"机会主义倾向",共产党要求"严厉取缔"。这种鲜明反差引发了富有革命热情的知识青年的强烈共鸣。

——摘编自杨东《近代史上"入党为荣"的社会现象回眸》

谈谈你对20世纪20年代知识青年"入党为荣"社会现象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3-22更新 | 750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3月综合测试(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

下表为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

姓名出生年份籍贯备注
何叔衡1876湖南秀才,新民学会会员
董必武1886湖北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
李达1890湖南曾留学日本,《共产党》月刊主编
李汉俊1890湖北曾留学日本
毛泽东1893湖南师范毕业,新民学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
包惠僧1894湖北记者,北京大学肄业,陈独秀指定代表
陈潭秋1896湖北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
王尽美1898山东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邓恩铭1901贵州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刘仁静1902湖北北京大学学生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


(1)根据材料,归纳中共“一大”代表群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代表走到一起的时代背景。
2021-06-08更新 | 4997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如图可知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
A.得到了全国各地群众的支持B.为中共一大召开创造了条件
C.得益于新的革命组织的建立D.使国民革命运动达到了高潮
2021-05-05更新 | 34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政治团体的分布状况。对这些政治团体分析正确的是

A.领导了革命党人反清武装起义B.推动了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D.掀起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
6 . 1922年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幼稚的资产阶级,已能结合全国的力量,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北京卖国政府,如1919年的排日运动。国民党所组织的广东政府,更是中国开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的运动。广东政府现在虽然倒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在中国是不会消火的。”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主张与中国国民党进行政治合作
B.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C.确立由土地革命向国民革命转变
D.提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的重大策略
7 . 歌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有一句歌词是“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以大历史观对“揭开新篇”所作的理性阐释,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B.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C.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D.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8 . “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D.新中国的成立
2019-11-01更新 | 205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7届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周测历史试卷
9 .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明确提出:“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决定走苏俄的革命道路
B.主张独立领导民主革命
C.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D.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情况(一大至十二大)

会议时间地点介绍
一大1921年上海嘉兴建党;通过党纲、宣言;强调与第三国际的联系。
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大1923年广州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四大1925年上海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大1927年武汉批评了陈独秀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及建立革命武装未能作出回答。
六大1928年莫斯科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与革命性质问题,提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七大1945年延安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八大1956年北京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判断。
九大1969年北京政治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对八大党章作了错误修改。
十大1973年北京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十一大1977年北京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
十二大1982年北京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

根据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展历程,从中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