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党员成分情况

1921年
全党57名(一说70多名)党员,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皆是知识分子。
1923年全党427名党员,工人党员164名,占38%。

1924年4月前
总数57967,工人占50.8%,农民占18.7%,知识分子占19.1%,中小商人占0.5%,其它成分占7.8%。
1928年6月前总数40000,工人占10%,农民占76%,其它占14%。

1949年底
总数448.8万,工人占2.5%,农民占59.6%,军人占24%,其它占13.9%

1956年9月前
总数1250.4万,工人占8.8%,农民占52.37%,军人占10.7%,职员占25.64%。

1978年
总数3698.1万,工人占18.73%,农民占46.94%,军人占6.89%,其它占1.6%。
2000年农民党员由历史上的80%降为32%,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的党员比超过33%,党员的社会成分、社会职业趋于多样化。

——据唐鹏陈国庆《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的变化状况及其启示》


上表为截至2000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党员社会成分变动情况。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08·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2019-01-30更新 | 866次组卷 | 20卷引用: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试题(A、B组)
3 . “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召开B.中共二大召开C.中共三大召开D.中共七大召开
2021-08-09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历史试题
4 . 出席这次会议的“除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外,还有共产国际代表,由于法租界巡铺突然搜查会场,会议的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的。”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C.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D.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5 . 中共“一大”的革命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由劳工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中共“二大”宣言》则修改为: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从“一大”到“二大”,中共的革命目标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一巨变表现在(     
A.体现了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B.体现了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D.认识了中国国情,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6 . 陈独秀在建党初期提出,工人阶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比较幼雅,因而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资产阶级虽然也比较幼雅,但力量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因此,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应该是资产阶级。这反映出
A.中共没有真正按马克思主义建党B.马克思主义尚未真正实现中国化
C.陈独秀否定了工农革命的积极性D.中共在建党初期没有自己的理论
7 .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第一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几乎全部是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而来的。是列强的侵略,激发了中国国内急切的民主改革和革命运动;而帝国主义的压迫,又成为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祸害——军阀背后的“乱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巴黎和会的列强“分赃”丑剧,促使中国人抛弃了对资本主义国家曾经有过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他们展开了最激烈的批判——五四运动由此爆发;而俄国十月革命及其政府的反帝立场并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又赢得了中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普遍同情与好感。于是在他们中间走出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的关系实际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一是作为知识、思想、学说的马克思主义随着“西学东渐”而传入中国并逐步传播发展的学理性阶段;二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指南,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中国革命与建设新路的实践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影响;而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中国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因素,指出这一转变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经历了哪两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的主要思想成果。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的“互动”产生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学者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计划编写一部主题为“中华儿女齐奋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通史著作《奋斗中国》。该著作依据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以“奋斗”为主线展现了中华儿女齐心协力,改变家国命运的百余年奋斗历程。著作部分章节标题关键词节选如下:1.粵海杨威2.国门洞开5.中体西用14.庚子国难22移风易俗28.“以俄为师”31,开天辟地42.武装抗争56.共赴国难62.和平之光67.风雨钟山70.当家做主73.自力更生83.跨洋握手90.春天故事95紫荆旗耀98.复兴之梦。


请从上述标题关键词节选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并根据所选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对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选词恰当、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摘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1)上海是近代崛起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举足轻重。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2)人类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创造历史,而历史又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空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

材料二: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并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标志性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的条件。
(3)材料三中的“会址”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2021-01-14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