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某同学的笔记中有如下一段内容:“3.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准备了新起点。因为它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党组织的影响扩大了,也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据此可知,这位同学的学习内容是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南昌起义的意义
C.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D.红军长征胜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次会议记录如下:一、毛泽东同志报告宣传审查委员会决议案。主席(汪):赞成者举手(大多数,通过)。二、蒋中正同志提出改良士兵经济生活案。主席:以赞成照原案交国民政府办理者举手,表决(通过)。符合该次会议时期中国历史的是
A.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制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D.打败国民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A.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同盟B.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C.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发展D.“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
4 . “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国民大革命
B."工农武装割据"
C.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D.新民主主义革命
5 . 毛泽东曾指出“总而言之,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敌人缩小到最少……对我们来说,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②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 .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一致的是
A.革命对象B.革命结果C.革命性质D.指导思想

7 . 思想的多元化和世俗化是人类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标志着国家和社会从教权桎梏下得到解脱,标志着以世俗性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正在兴起。现代社会生活的理论和规范,不再出自圣经启示或教会权威,而凭借自然理性和

社会经验独立得出。启蒙运动以及18世纪以来现代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西方文明和教会权威和神学教条日益分道扬镳。

——詹姆斯·C·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

材料二信仰自由为文明国家所保障,宗教问题应由个人自决,不容旁人强迫……教会学校也不过是私立学校的一种,文明国家大半允许私立学校存在,作种种试验,以谋改良进步……宗教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一种试验,宗教的本质不过是劝人为善,学道爱人,并无政治侵略的意义在内,似无绝对不准存留的必要。

——1925年(朱经农)《为国家主义的教育问题答复陈启天君》

材料三教会学校是亡国奴的铸造厂,基督学校是侵略中国的杀人地。勿为人奴隶,而置亡国于不顾!

——1925年潮州学联会出版《收回教育权运动特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启蒙运动后西方文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历史背景。

(2)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兴起了“收回教育权运动”。即主张“教育与宗教分离”、“反对丧失民族性的教会教育”和“取缔外国人在华办教育”等。指出材料二、三对这一事件的认识的差异,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收回教育权运动”兴起的原因。

2018-02-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对
A.“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双重压制
C.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的同盟者
D.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17-08-04更新 | 4244次组卷 | 40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9年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人民的迫切愿望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知识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2017-08-04更新 | 4079次组卷 | 50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疫情防控延期开学期间辅导测试(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