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有人在一篇日记中写道:“很悲惨的消息传来,使我食不下咽……未必革命终是骗我们的吗?”不久又写道:“今天是孙总理逝世三周年纪念……我们的总理,简直成了野心家谋私利的一座偶像”。从日记中可推断出
A.作者反对民族民主革命B.背景是国民大革命失败
C.民族民主革命已经结束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021-06-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在国民党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次大会上,国民党宣布改组。所谓改组,主要是对外联俄容共,对内进行党务革新。以此为契机,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发动和主导了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这是中国继辛亥革命之后的又一场大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国民党由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也充分崭露头角。由一个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小团体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两党的宣传组织下,上千万工农群众被卷入到这场革命中。这在中国历史上亦是前所未有的。

——摘编自王奇生著《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4--1927年国共合作局面出现的背景,并概括这次合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24--1927年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期间发生了伟大的飞跃。在反思以往革命运动失败的基础上,他说:改组国民党,使其“掌握政权之中枢”,“盖惟有组织、有权威之党,乃为革命的民众之本据”。“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在肯定“平均地权”的同时,他还提出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称国民党“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有别于以往革命运动对“新军”和“会党”力量的重视,他认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按照苏联式样建立一支军队”,“有了这种理想上的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便可以大告成功”。这些思想飞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形势。

——摘编自张玉昆《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一大”期间的思想飞跃》

材料二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革命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中,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当时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广泛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毛泽东在军队中实行的诸如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党支部建在连上、设立政治委员等重要制度,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摘编自周声柱《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革命实践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及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61927年的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国共合作所造就的革命势力,以广东为革命根据地,在全国革命形势走向高涨的情况下,在军事上采取长驱直进、各个击破的战略,首先夺取大城市,然后在北伐军所经地区发动群众,委派工作人员,建立巩固的后方政权。它曾使革命势力迅速推进到长江流域。

——一王鸿飞《北伐战争的历史借鉴》

材料二   北伐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北伐军自192679日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打垮了吴佩孚和孙传芳两大军阀主力,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唤起了人民的觉醒,使民主革命思想空前广泛地传播开来。探析北伐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国共两党在革命基本问题上认识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组织和行动上的真正合作。

——一

——摘编自李晓红《北伐战争胜利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伐战争取得迅速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胜利的主要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4年2月,孙中山表示,我们对于中国的前途没有悲观的必要,在三千年的历史变迁中,中国始终未亡,原因就在于民族精神传承不灭,这是中国文明延续和发展的根本力量。这反映了孙中山
A.对推翻帝制的强烈信心B.对民族复兴的积极心态
C.对革命后继无人的忧虑D.对民族精神的重新阐释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8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制定了自己较为完备的领导机构和组织系统。同盟会是一个有明确政治纲领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总章确认:“本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同盟会的成立,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孙中山说,同盟会成立后,“予之希望则为之开一纪元”,始信革命事业可及身而成。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积极着手国民党的改组工作。1924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大会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实现后,很快开创出一个以广州为中心的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

——摘编自杨风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对中国革命充满必胜信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新特点。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革命行动扫荡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之政治的经济的统治权力,没收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之经济的侵略机关,归诸国有……必须这样,才算完成了民族革命。必须这样,我们才能脱离外国之政治的经济的统治与侵略。

——摘自陈独秀《赤的运动与中国外交》1927年2月7日

材料二   “今日出兵,惟在讨吴。”

——《蒋介石出师宣言》1926912

材料三   “妨害吾国之国民革命者,皆与四万万人民共弃之。”“革命之成功,即友邦之利益”,若“扶持正义赞助我国民军者”,则“爱之敬之”。

——《蒋介石对外宣言》192691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在革命目标上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