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21-22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毛泽东曾在1926年发出号召:“要立刻下了决心,向党里要到命令,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乡村中间去……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向土豪劣绅争斗,引导他们与城市的工人、学生、中小商人合作建立起联合战线……”这表明此时的毛泽东
A.反对城市中心论B.动员民众进行土地革命
C.注重根据地建设D.已认识到农民的革命力量
2022-01-01更新 | 486次组卷 | 14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
21-22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共一大“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共二大仍把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但中共三大却指出,“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中共工作中心的这一转变
A.推动了中国革命重心的区域性转移
B.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出现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基于对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深入分析
21-22高三上·江苏·阶段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伐,泛指中国历史上由南向北的大规模战略攻击。近代的两次北伐,在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北伐,在答题卡的示意图中标示这次北伐的大致行军路线,并为此次北伐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在示意图中用→明确标示行军路线;解说词表述完整清晰。)
2021-12-01更新 | 333次组卷 | 3卷引用:开放型试题题型06其他类型开放性试题-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面是某同学根据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内情况绘制的一幅示意图。据此可推知,该同学意在说明
A.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指导思想B.中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指导思想
C.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已逐渐消失D.反帝反封建成为当时国共两党共同目标
21-22高三上·江苏镇江·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27年初,汉口、九江人民经过斗争强行收回英租界。同年3月,英国人于北伐军到来之际主动放弃了镇江英租界管理权。不久,中国政府收回了镇江英租界主权。据此可知,镇江英租界的收回主要得益于
A.国共合作的推动B.民主意识的觉醒C.中国国力的增强D.外交策略的得当
2021-11-18更新 | 307次组卷 | 7卷引用:中国近代史核心考点37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6 .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杯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是如何促进民族主义发展的?
2021-11-18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高考必刷卷·单元提升卷历史2024-专题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单元综合测训卷)
21-22高三上·安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国民大革命后期,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会议决议案中指出,既要防止军事政权的向右,又要防止民众运动的“向左”。这一决议旨在
A.防范国民党右派叛变B.把控革命发展的方向
C.压制高涨的工农运动D.推动北伐高潮的到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农民协会章程》中指出:“目的在谋农民之自卫,并实行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建立中央、省县到区、乡农民协会,以宣传三民主义之农民政策,从事于三民主义建设的工作”。这份文件最有可能发布于
A.1912年的南京临时政府B.1915年的北京军阀政府
C.1924年的广东革命政府D.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21-22高三上·云南昆明·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26年蒋光慈的《少年漂泊者》小说正面表现了黄埔军校及北伐革命的场景,但其场景包装的情调却是卢梭《忏悔录》式及拜伦式英雄的风采。该材料可用来佐证当时
A.革命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B.人们对于革命理想的寄托
C.国民革命遭受了巨大挫折D.启蒙思想推动革命的发展
2021-09-30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中国近代史核心考点37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