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5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工会已有160多个,拥有有组织的工人约54万人。在广东,已有20余县成立农民协会,会员达20多万人,并建立了全省农民协会。这一形势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五四运动的开展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国共合作的实现D.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共成立后不久的一系列斗争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坚强战斗力,也提供了重要教训: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为了战胜它,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这说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B.明确反帝反封建主张的重要性
C.掌握革命和武装权的迫切性D.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然性
3 .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革命与20世纪20年代的农民运动有所不同。30年代主要是在根据地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开展群众运动;20年代则是成立农民协会....
并配合北伐。这一变化折射出
A.中国革命性质逐渐转变B.共产党在革命中的地位变化
C.中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D.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2021-02-24更新 | 219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考试(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5年,袁世凯启用《中华雄立宇宙间》为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珽,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
1926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把《国民革命歌》(原为《国民革命军军歌》)定位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19499月,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位国歌,后定为正式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从上表国歌变迁中提出论题并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明确;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1-06-17更新 | 483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认为,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和剥削中国农民的工具;华北事变后,毛泽东指出,凡是援助中国抗日的国家都是中华民族的朋友;苏德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指出,凡是反对法西斯、援助苏联和中国的行为都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对帝国主义认识的变化表明中共
A.党内“左”倾思想日益滋长B.推行积极多变的外交战略
C.逐渐消除对帝国主义的敌视D.采取灵活务实的革命策略
6 . 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应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西安事变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重庆谈判
7 . 民国十五年某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与誓词相关的历史事件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8 .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20年代,在武昌附近的一个村庄,吴佩孚的军队败走后,村里人就像自己打了胜仗一样,非常高兴地说“我们南军怕有几百万人马啦”“南军胜利,我们老百姓就有出路了”。这反映了当时
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B.农民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C.军阀混战的局面基本结束D.国民革命运动得到民众支持
2021-01-20更新 | 124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26年1月,蒋介石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军事报告称:“我们现在可以说,我们的政府现在确实有力量向外发展了。”在此基础上,国民政府的目标是
A.领导工农运动B.发动北伐战争
C.发动“四一二”政变D.实现国共合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