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

年份党员人数年份党员人数
19217月(一大)53193430
19227月(二大)1951937年初4
19236月(三大)432194080
19251月(四大)99419454月(七大)121
19274月(五大)5.7194712270
19274月后1194910448
19286月(六大)4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2022-10-31更新 | 319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国共十年对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24年1月20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国共两党的代表在广东高等师范学院的礼堂内,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以湖南代表的身份出席,他的座位号是39号。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D.爱国统一战线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所示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据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整理而成)。这一现象
A.奠定了国民党改组基础B.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
C.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D.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辛亥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2022-01-20更新 | 236次组卷 | 47卷引用: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的理解,错误的是
A.根据国情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B.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C.形成独立自主解决革命问题的领导核心
D.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关系
2022-01-05更新 | 208次组卷 | 23卷引用:【整合】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练习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国共合作的大方向确立后,共产国际希望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并要求共产党员必须效忠新三民主义,而国民党也表示只可接受这一合作方式。对此,中共内部的反对之声四起,大多数同志都极不赞成这一主张。国共两党争论的焦点是
A.国共两党合作方式B.革命领导权的归属
C.共产党的政治地位D.两党立党信念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为漫画《新式五味瓶》。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A.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B.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C.坚定了国民对苏俄道路的选择D.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需要
8 . 下表是黄埔军校第三至六期入学人数与毕业人数的情况表。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期别时间入学人数毕业人数
第三期1924.10—1926.113001233
第四期1926.3—1926.1026802654
第五期1926.11—1927.833002418
第六期1927.10—1929.544003970

A.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吸引入学人数达到顶峰
B.学员中政治组成成分相对单一的是第三期
C.第五期低毕业率主要原因是国内战争和政治分裂
D.第六期高毕业率主要原因是工农运动的推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
2021-08-21更新 | 283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届安徽利辛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2021-06-09更新 | 7673次组卷 | 70卷引用:【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