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4—1927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出现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下列对这个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A.彻底消灭了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旧军阀
B.国民党及其政权的性质发生极大的变化
C.以赶走帝国主义和推翻国民政府为目标
D.以国共合作开始,以“清党”“分共”告终
2 . 1927年初,汉口、九江人民经过斗争强行收回英租界。同年3月,英国人于北伐军到来之际主动放弃了镇江英租界管理权。不久,中国政府收回了镇江英租界主权。据此可知,镇江英租界的收回主要得益于
A.国共合作的推动B.民主意识的觉醒C.中国国力的增强D.外交策略的得当
2021-11-18更新 | 307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23年,孙中山曾说:“我们的革命运动……人数极少……现在中共组织工农运动,群众一起来,动辄成千逾万;开滦罢工、‘二七’罢工规模浩大,震惊中外,其势尤不可侮!”为此,孙中山
A.积极肯定中共的群众工作B.热心于组织领导工农运动
C.走上了与中共合作的道路D.开始进行伟大的北伐战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1-09-11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大革命失败后,人们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感到困惑。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中国社会史大论战,论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中国社会发展史问题和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这场论战
A.促使知识界在理论上达成共识B.使中共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021-03-27更新 | 559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3年,中共领导人之一的邓中夏指出:在中国受军阀与帝国主义两种惨酷压迫下,(中国共产党)一面仍集中精力继续为劳动(工人)运动筑下一个坚固不拔的深厚基础,一面却不能不分出精力从事农民运动、学生运动,甚至于商人运动,为革命战线上添加几个有力的援军。这表明邓中夏
A.对近代中国国情认识较为客观B.要求进一步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C.认识到苏俄革命道路存在缺陷D.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
7 . 如表是不同时期《大公报》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评论。这种评论的变化反映了
1926年及国际共产党之入党,与夫亲俄色彩之浓……此皆在吾人所反对者。
1937年中国今天,是整个团结了,共产党这样捐弃成见,共同奋斗,是加强这团结的。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国共关系与时代主题紧密相连
C.人民希望建立联合政府D.苏俄是影响国共合作的关键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运动的国际政治背景。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级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两党各自关注的重点并举例说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材料三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

大事

1935年5月24日

《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5月26日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年8月20日

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0 .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其主要目的是
A.收回帝国主义在华特权B.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C.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D.维护国共合作
2019-12-05更新 | 6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