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下图是存于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中的一份传单。当时发放该传单的目的是(     

劝告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

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皆是吾中华民国的好百姓,何苦去帮助日本,反来摧残吾中华民国之爱国学生。况军、警两界大半出身山东,祖宗血地被人侵占,良心上应有何种痛苦。尚望急起挽救,与学生商民取一致行动,万勿借口长官命令,忘却国民义务,虐待爱国学生。

——上海绅商学界忠告

A.抗议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B.声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
C.谴责日本制造“济南惨案”D.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
2022-10-27更新 | 4555次组卷 | 24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2019-06-03更新 | 3133次组卷 | 79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五中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
2019-08-10更新 | 1832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6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第二次质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五四事件”以后不久,上海商业区的52条街道的商人和居民组建了52个街道联合会。不久,他们又组建了“上海马路联合会总会”的中心组织,成为了上海最有影响的社会组织之一。后来,它领导了上海居民要求民权的一些运动。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A.发展了劳工组织B.传播了社会主义
C.团结了社会力量D.扩大了民权运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载于1919年5月1日《上海泼克》杂志中的一幅漫画,(注:酒瓶上标明:青岛啤酒,图中英文为:“啤酒已尽,乃以空瓶归还原主。此种计划,未免侮人太甚”)。创作该漫画的作者意在

A.抨击北洋军阀卖国行径B.唤醒国人维护国家主权意识
C.倡导开展国民革命运动D.谴责列强窃取民族工业成果
19-20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6 . 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上述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中心形成的原因B.五四运动中心转移的条件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D.民族工业体系畸形的表现
2019-10-11更新 | 588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游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誓与列强争抗……”。该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禁烟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2021-02-10更新 | 211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8 . 1919年5月3日晚召开的北京大学学生大会上,法科学生谢绍敏悲愤地咬破中指,裂断衣襟,写下血书“还我青岛”。5月7日,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发起人杨玉洁说:“所翼我女界同胞,投袂而起……向政府陈告力争,保全我领土,勿甘雄伏之讥,共奋雄飞之志。”这些现象反映了国人
A.理性的爱国精神B.强烈的集体观念
C.高涨的爱国热情D.激进的冒险行为
9 .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结合所学,对此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杂志”包括《新青年》《革命军》等B.“过激派”包括陈独秀、李大钊等
C.政治问题是指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D.此学潮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10 .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到北京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罢工;商人在店铺门张贴“不除国贼,誓不开市”的揭帖;码头工人发出了“凡遇日本船只抵岸,不为起货”的誓言。以上充分说明五四动
A.起因是反对君主专制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斗争中心始终在北京D.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