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紧紧关着的店门上贴上了这样的对联:“实指望,除国贼,还我青岛;为国家,今罢市,挽救学生。”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爱国运动B.一二·九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新文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对上述两则材料判断合理的是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D.回忆录比报刊报道真实可靠
2020-04-03更新 | 19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3-2014年山东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19-20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3 . 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上述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中心形成的原因B.五四运动中心转移的条件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D.民族工业体系畸形的表现
2019-10-11更新 | 588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双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9年,上海《申报》刊登了《青岛问题之外论》(1月5日)《巴黎会议之中国问题》(2月4日)《中日青岛问题之紧急》(5月3日)《青岛问题警讯汇志》(5月6日)《都人对青岛问题之奋起》(5月7日)《巴黎中国代表之抗议》(5月16日)等一系列报道。这些报道
A.直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B.迫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C.促进了中日外交争端解决
D.有助于读者了解山东问题进展
6 .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指出:“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促使中国实现“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三罢”斗争出现D.上海工人举行大罢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