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中指出,五四运动时期的工人罢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基于政治和爱国的大罢工,工人的目的不是要求加薪或改善他们的待遇,而是向中国及日本政府提出抗议。这反映了当时(     
A.无产阶级的力量弱小B.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D.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
2 . 1919年中国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团期望而去,失望而归。中国代表团在会上的“失望”导致了
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B.二次革命的爆发
C.五四运动的爆发D.国民革命的高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9年5月,由于巴黎和会的召开,中国掀起了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为口号的五四运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说明五四运动
A.加剧了中西文明的冲突B.重新反思西方文明的优劣
C.受到一战与十月革命影响D.以民族文化来反对外来文化
4 .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C.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鼓舞
2022-05-15更新 | 128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京的学生们看到《晨报》上“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的呼号,踏上了示威抗议之路。而将北京五月四日发生的事件传遍全国,也端赖报章之力。据此可知
A.舆论宣传推动五四运动的进程B.五四运动是报纸宣传掀起的革命
C.报刊宣传决定了民族进一步觉醒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6 . 1919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他们希望(  )
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B.扩大民主思想的影响
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D.争取列强的外交同情
7 . 口号是浓缩的历史,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下列口号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B.“打倒白匪军,保护苏维埃”
C.“宁做战死鬼,不为亡国奴”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8 .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斯在对五四运动进行评价时写道: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我本人也极感同情……”这段材料表明
A.美国同情支持中国的五四运动B.五四运动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C.五四运动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D.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毅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有学者评价道:“这在80年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是空前的事。它冲破了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惯例,树立了一个敢于抗争的先例,对此后的中国外交产生了积极影响。”该评价主要是基于,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
A.实现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成功B.为解决山东问题提供了可能
C.展示了北洋政府不畏强权的决心D.成为“公理战胜强权”的典范
10 . 以下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和约签字”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