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李大钊认为:“五四运动以后,学生团体发生俨然革新运动中之唯一团体。其实学生虽有几许热心侠气,究竟还是团体的训练不大充足,其中缺憾甚多。”这意在说明青年学生
A.尚未具备革命思想B.社会革新作用有限
C.已是中共的重要基础D.缺乏革命组织的引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直为这场运动缺乏传统文化支撑、处于浮游漂离状态而苦恼,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这里的“立足点”是(  )。
A.尊孔复古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D.爱国主义
2022-03-1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博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思想状况
A.得益于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氛围
B.反映了观念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C.体现了国人自卑的病态文化心理
D.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2016-11-27更新 | 235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李泽厚先生曾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解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许多错综复杂现象的基本线索,认为现代中国在启蒙与救亡这两重同等紧迫的使命之间徘徊,从一个极端跳跃到另一个极端,最终救亡压倒了启蒙。李泽厚此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最好诠释是
A.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运动B.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D.两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梁漱溟
A.赞扬了“五四”民主、科学的精神
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肯定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应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
2016-11-27更新 | 174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祖冲之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有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强调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 ②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大声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③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啮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公之于众 ④浙江海宁县召开万人国民大会,决定开除陆宗舆县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