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五四爱国运动留下了伟大的五四精神,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准确的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B.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二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做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三   观察分析下列两幅图片


材料四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对五四运动认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革命的道路如何体现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什么?提出这一目标的依据又是什么?
3 .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讲话中说:“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材料中“伟大觉醒”的特点是
A.以民主与科学来救国B.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以土地革命为中心
4 . 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则是在近百年以来才出现的。对此理解准确的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自觉”
A.源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建立在王朝统治危机基础上
C.受到救亡意识的影响而催发
D.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之于历史的意义,不在于破坏,不在于摧毁,而在于回归,在于重生;这生生不息的人性启蒙,这潜滋暗长的普世关照,是导引着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和繁荣的必由之路。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A.五四运动没有其现实意义
B.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
C.五四运动的爱国救亡意义
D.五四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1年5月4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引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称:“学校不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由此可见,胡适
A.认为中国革命道路开始发生改变
B.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C.肯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
D.希望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民主制度
7 . 1919年6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记者这个时候,不禁发了悲天悯人的感想,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鲁迅日记》记载当日:“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两者对当日天气说法不尽相同,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前者是记者的亲历见证,晨报叙述应为准确
B.后者是新文化运动先驱,记述应为真实可信
C.日记具有个人主观色彩,鲁迅记载不能采信
D.时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存在夸张描述可能
2018-09-08更新 | 179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第--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固然是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变革的一大特色,…但此民族主义决非排他性的、狭隘的,而是建立在中国人希望加入国际社会作为平等一员的强烈愿望的基石之上,是中国重新定位自己及世界之思考的结晶。”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已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B.能与各战胜国平等分享胜利果实
C.力图树立全新与平等的国家形象
D.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国际形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的这场运动“源于民族主义,它要求政治上的公正,强调国家的正当权利”。关于这场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A.无产阶级是先锋队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仍然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请回答: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