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1919年6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记者这个时候,不禁发了悲天悯人的感想,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鲁迅日记》记载当日:“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两者对当日天气说法不尽相同,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前者是记者的亲历见证,晨报叙述应为准确
B.后者是新文化运动先驱,记述应为真实可信
C.日记具有个人主观色彩,鲁迅记载不能采信
D.时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存在夸张描述可能
2018-09-08更新 | 179次组卷 | 16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直为这场运动缺乏传统文化支撑、处于浮游漂离状态而苦恼,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这里的“立足点”是(  )。
A.尊孔复古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D.爱国主义
2022-03-1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博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李泽厚先生曾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解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许多错综复杂现象的基本线索,认为现代中国在启蒙与救亡这两重同等紧迫的使命之间徘徊,从一个极端跳跃到另一个极端,最终救亡压倒了启蒙。李泽厚此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最好诠释是
A.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运动B.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D.两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9年,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了赵家楼后,梁漱溟在《论学生事件》一文中提出:“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做得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因此他坚持“我愿意学生事件僻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屈尊判服罪。”以下符合梁漱溟观点的是
A.学生的行动是爱国的,曹、章罪有应得
B.学生的行动是错误的,曹、章有人身自由
C.学生的行动是犯法的,应该接受法庭的严惩
D.学生的行动在道义上是正确的,在行为上是犯法的
5 . 最能体现“五四精神”的主旋律特点的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C.开始同工人阶级运动相结合
D.充当了反帝反封建的先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9年5月,毛泽东在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中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②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运动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④揭开了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 .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堪称“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18-08-2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