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潮流从此就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材料旨在强调
A.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五四运动B.中共对五四运动的领导作用
C.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精神核心D.五四运动启迪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2020-02-02更新 | 197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6-17高一上·广西柳州·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各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2020-01-01更新 | 583次组卷 | 49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毛泽东曾说,“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对此论述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五四运动直接促进中国的制度变革和民众觉醒
②五四运动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革命理论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④五四运动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9年5月4日下午,以北大学生为首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向天安门进发,青年学生们一路高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成为那个时代我们民族的最强音。这反映出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是
A.科学民主B.爱国主义C.自由平等D.思想启蒙
2019-11-22更新 | 318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统计,从1919年5月到1920年12月,前后有20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总数达到1900人次左右。各省频频举办欢送会和“出国指导讲座”,大型报刊也纷纷报道,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这表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
B.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觉醒
C.五四运动激发青年探求真理
D.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的共识
2019-09-20更新 | 79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扶清灭洋”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打倒蒋家王朝”
7 .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我们对于五四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它的意义和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材料表明五四运动意义在于
A.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
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 :“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对“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D.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2019-08-10更新 | 478次组卷 | 4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2019-06-08更新 | 10130次组卷 | 99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第--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固然是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变革的一大特色,…但此民族主义决非排他性的、狭隘的,而是建立在中国人希望加入国际社会作为平等一员的强烈愿望的基石之上,是中国重新定位自己及世界之思考的结晶。”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已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B.能与各战胜国平等分享胜利果实
C.力图树立全新与平等的国家形象
D.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国际形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