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的出现
A.便于土地革命全面推行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顺利开展
C.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D.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021-09-21更新 | 271次组卷 | 44卷引用: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治社会变革不能好高骛远,而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物质基础作为前提和保障。而“那时帝国的最大官僚一个接着一个地开始转到共和国方面。更加无情的是,一些人指望尽可能地适合于新制度,并在抹去自己衙门上的“大清”字样之后继续自己旧的活动”。革命阵营由于这些人的加入,革命在中途走向妥协的风险和力量大大增加。

——摘编自周泉《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政治变革的根本困境及启示》

材料二 袁世凯的个人独裁和帝制活动,宣告了民主政治的失败。此后,孙中山又领导了护国斗争、护法斗争,但是从建立民主政治的意义来说,这些斗争都是失败的。此后孙中山多次讲,民国已不存在,要改造中国,要进行革命,建立一个新民国,如何进行革命呢?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容纳共产党参加中国革命领导机构,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参加了国民党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工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实现民主政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在屡次失败后为推进中国革命所采取的对策及结果。
2020-12-2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24年国民党改组之后,设置了领导农民运动的专门机构并规定其职能和任务。从1924年7月至1925年5月,国民党还在中国共产党的协助下开办了四期农民讲习所,为广东提供了一批开展农民运动所急需的指导和宣传人才。国民党的上述做法旨在
A.践行“扶助农工”的政策B.提高农民的革命意识
C.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D.推动国民大革命开展
2020-10-15更新 | 262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7年5月,武汉国民政府制定《佃农保护法》,将佃农交纳的最高地租限定为不超过所租地收获量的40%。1927年6月11日,浙江省政府决定在农村减轻佃农租佃的25%。这些规定
A.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生产发展B.加剧国共对峙局面的出现
C.改变了农村的传统经济结构D.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埔军校在初次招生时,即确定按省区分配招生名额,第一期毕业生来自22个省份,涵盖了大半个中国,这和当时许多军队乃至军校以地方集合的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当军校出现同乡会小组织时,遭到严令禁止。这种做法
A.推动了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利于树立统一完整的国家意识
C.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表明革命首要目标是实现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吴佩孚的势力被歼灭于两湖,孙传劳的五省联军也被打败,最近张作霖又在河南败绩。”上述革命成果的取得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19-08-12更新 | 447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这次革命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迅速变迁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政积极性远非性和革命可比……它所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自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主国家。”下列口号与这次革命直接相关的是
A.“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B.“统一政府建设万岁!国民革命成功万岁!中国人民自由解放万岁!”
C.“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8 .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2019-01-30更新 | 3685次组卷 | 94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年间,北伐军横扫六省,进逼天津,当时“炮声如雷,京师震动,朝中大元家眷及官绅商民无不鸟兽散、正阳门外大市若荒郊无人迹……(咸丰帝)召王公、四辅、六部、九卿等会议,皆涕泣丧胆,眼眶肿若樱桃”,最后,北伐军终因孤军深入而失败。

——选自岳麓版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 1926年7月1日,蒋介石下达北伐部队动员今,宣布其北代进军计划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国民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以“各个击破”为战略方针,蒋介石开始了挥师北伐,虽然平定湖北后,蒋介石改变策略转战了江西,但是这一战略的改变是符合当时战略需要的…在不超过半年的时间里,蒋介石统帅的北伐军击溃了吴佩孚,打败了孙传芳,占领了湘、颚、赣、和江浙等省,把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了长江流域,并且取得了战争胜利。

——摘编自沈家玉《国民革命军北伐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北伐的目的和影响,并分析北伐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和影响,并分析北伐胜利进进军的原因。

10 .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
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确定“三大政策”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