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军施行“将必亲选、兵必自募”的原则:曾国藩挑选统领,统领挑选营官,以此类推,直到最基层士兵。曾国藩一般是从同乡、师生、友朋、同学中挑选将领及幕僚,他手下将领同样如此。曾国藩热衷于向士兵灌输儒家思想。他以礼义忠信为本,制定严格的军事纪律。湘军待遇远优于绿营军。营官每月工资是50两银子,这个工资水平相当于朝廷

从一品的高官。湘军在编制方面,以营为基本单位,分为水、陆两师,装备火器与冷兵器各半。火器中洋枪洋炮部分外购部分自主制造。

——据王盾《湘军史》等

材料二   民国倾覆,军阀混战,孙中山痛感没有自己的军队来维护新生的共和政权。1921年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建议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武装之基础。19241月,黄埔军校正式建立。军校主要设政治、教授、教练等部。政治部主管政治教育、党务和宣传;教授部和教练部(后合并为教育部)分管军事学科和术科的教学与训练。一批苏俄专家直接参与军校的筹建和顾问工作。1924年,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教导团效法苏俄红军,实行党代表制度。军校规定所有员生均需加入国民党,学员必须同时受军纪和党纪的约束。军队党化,破除了过去军队私有化的许多弊端,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巩固及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湘军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埔军校的建军思想与湘军的不同之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5年,第二次东征时,陈赓取得了惠州之役的胜利,深受蒋介石欣赏。后来,又在一次溃败的战役中冒死救出蒋介石,并历尽艰险把消息送到接军处,陈赓救蒋的行为成为黄埔军校的佳话。1947年夏,鉴于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央军委决定调陈賡纵队南渡黄河,毛泽东在接见陈赓时说:“你们在晋南打得很好,给了敌人致命的一击,把蒋介石吓坏了,现在要你们再吓吓蒋介石,这一次要把他吓疯。”陈赓按照指示在伏牛山展开主力,取得“豫西牵牛”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陈锋、王翰《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赓“救蒋”和“吓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赓“救蒋”和“吓蒋”的历史作用。
2021-02-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潮军施行“将必亲选、兵必自幕”的原则:曾周蒲挑逸统领页,统领挑逸管官,以此类推,直到最基层士兵。曾国藩一般是从同乡、师生、友期、周学中挑选将领及幕僚,他手下将领同样如此。曾国藩热衷于向士兵潍输儒高家思想。他以礼义忠信为本,制定严格的翠事纪律。湘军待遇远优于绿营军。营官每月工资是50两银子,这个工资水平相当于朝廷从一品的两官。湘军在编制方面,以营为基本单位,分为水、陆两师,装备火器与冷兵器各半。火器中洋枪洋地部分外购部分自主制造。

——据王盾《湘军史》等

材料二   民国倾覆,军阀混战,孙中山痛感没有自己的军队来维护新生的共和政权。1921年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建议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武装之基础。19241月,黄埔军校正式建立。军校主要设政治、教授、教练等部。政治部主管政治教育、党务和宣传;教授部和教练部(后合并为教育部)分管军事学科和术科的教学与训练。一批苏俄专家直接参与军校的筹建和顾问工作。1924年,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教导团效法苏俄红军,实行党代表制度。军校规定所有员生均需加入国民党,学员必须同时受军纪和党纪的约束。军队党化,破除了过去军队私有化的许多弊端,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巩固及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湘军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2021-09-2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运动的国际政治背景。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级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两党各自关注的重点并举例说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材料三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

大事

1935年5月24日

《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5月26日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年8月20日

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6 .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杯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2021-03-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4年以来,国民党在“民族革命”的旗帜下联合国内外力量,对内打倒军阀对外反抗帝国主义压迫。国民政府在北伐中凭借军事胜利和群众运动,收回了九江和汉口的英租界,又迫使列强接受对关税主权的谈判。此后渐渐形成了以修订不平等条约为中心的“革命外交”思想,预计将列强在华的关税自主权、取消治外法权、铁路利权、内河航行权等逐步收回。

中东铁路由沙俄在中国东三省修建,可以大大缩短俄国西伯利亚铁路的运程并有效控制东北。国共关系破裂后,蒋介石认为此时的苏联政府处于列强包围和与民众关系尖锐对立之中,不大可能因为中国强制收回中东路发动战争。故而力促东北地方的张学良“收回中东路主权”。1929年7月,张学良素来痛斥红白两大帝国主义(苏、日)对东北的疯狂渗透,遂派东北军占领中东铁路,并将苏联在沿线的一些机构查封。对此英法美等国表示难以接受,日本一直将满蒙视为其核心利益也建议各国:反对中国单方面废止条约权利。在国际舆论的支持下苏联态度顽劣,斯大林派遣苏联红军入侵东北攻打东北军,中方一败涂地。国民政府不得不表示,中东路的局面按苏联的要求恢复到事件之前状态。

——摘编自李恩涵《北伐前后的“革命外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24-1931年间国民政府“革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及成败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苏联对国民政府“革命外交”所持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021-12-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私立启明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926年江西水灾发生后,江西党组织这样向农民解释水灾原因:“军阀年年向人民诈重税专以饱自己私囊,延长战争,丝毫不顾及农民的利益——不疏通河道,以利水源;不培植森林,以节雨量;不赔补堤防,以防溃决”;军阀根本不顾民众死活,却只知道“为帝国主义利益与自己地盘而战”。这种解释逻辑主要是为了
A.指责帝国主义侵略及军阀腐败统治B.唤醒农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正当性
C.打破农民“天灾祸人”的传统观念D.反思社会秩序治理失效的深层原因
9 . 下列关于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放松侵略B.革命统一战线推动
C.军阀势力极为软弱D.红军战士英勇斗争
10 . 近代中国人民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积极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政治化的一种主要手段,以理性行为来改变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在营造和谐环境的基础上,中国现代化得以更好发展。辛亥革命已经开启了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它的发生预示着,中国政治向现代化发展的首次尝试,其意义不可小觑。

——刘明《中国现代化的拓荒运动》

材料二.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三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 '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节录南京国家公祭鼎铭文

材料四   时任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在《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年8月4日)》汇报材料中这样说道:“假如有人问,你们渡江花了多少时间?我们肯定地回答,先头船只最快的一刻钟”。但是作为推翻旧政权、解放全中国的标志,渡江和解放南京的政治意义无疑又是巨大的。

——赵笺《解放南京——军史美术创作的一个条例》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后“开启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和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公祭的是什么事件?国共两党在抗战中能够“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的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解放南京的政治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