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盟会的成立,兴中会和华兴会的携手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是主导。而这种主导作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号召力。孙中山通过发行股票、贷款、义捐等多种渠道募集资金,截至武昌起义前孙中山共募集经费约140万港币。武昌起义胜利后,著名华侨陈嘉庚还以个人名义直接汇给孙中山五万元捐款。孙中山由此感慨:海外华侨“捐助军饷者,络绎不绝,共和前途,实嘉赖之”。

——摘编自龚铭、张道有《中山先生的一天》等

材料二   “周恩来同志领导南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使“我们异常兴奋”,南昌起义打起了一面旗帜,树立了一个榜样,鼓舞全党都要这样来进行革命。为制定土地政纲,起义领导机关曾几次进行过讨论。尤其是彭湃在海陆丰的丰富的土地改革的经验,在南昌起义后更是得到了发扬光大,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土地革命也是受惠于南昌起义后的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的。据统计,除了已经遇难的叶挺和间接参与者叶剑英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授衔的十大元帅中,参加南昌起义的就有6人,在十位大将中有2人,在57位上将中有5人。

——摘编自樊安群《对南昌起义历史意义的重新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对辛亥革命所作的贡献,用一句话概括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南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1-05-05更新 | 262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15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军阀的统治A卷-纲要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时期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几乎所有的基本因素。陈独秀指出,社会上各项人中“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力量才把社会撑住”,“若是不主张强力,不主张阶级战争,便再过一万年,那被压迫的劳动阶级也没有翻身的机会”。许多知识分子认为“帝国主义那条旧路是不能再向前走了,唯有去找那条社会主义新路来走”。

——摘编自陈培军《关于五四运动的领导权问题》等

材料二   在国民党反动派大屠杀的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党人“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南昌起义公开以国民党左派名义进行号召,并成立了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委员会。起义军在向广东进军途中,遭到国民党军的重兵围攻,部队损失严重,大多数参加者经受住严峻的考验,继续跟共产党走。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在赣南的“三整”,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进行的改编一样,都在努力把起义部队改造成为新型的人民军队,为这两支部队后来在井冈山会师奠定了基础。

——姜廷玉《论八一南昌起义精神的内涵和历史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五四运动“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几乎所有的基本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并归纳其所体现出的革命精神。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挺立潮头,最终夺取革命胜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1927年周恩来在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

材料二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79月毛泽东《西江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起义”是什么起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该起义的意义。
(2)材料二中的“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发动这个事件是中共在什么会议上决定的?这个事件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2022-11-1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练)
4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挺立潮头,最终夺取革命胜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1927年周恩来在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

材料二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9月毛泽东《西江月》

材料三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战端初启时,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直接推动,中国出现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使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政府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破产了。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


(1)材料一中提到的“起义”是什么起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该起义的意义。
(2)材料二中的“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发动这个事件是中共在什么会议上决定的?这个事件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3)结合所学,举一战役证明在1937年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幻想。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其作用。
(4)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最为关键的是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布尔什维克)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领路人。……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午夜,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岳麓版)

材料二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并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因此,革命工作以城市为中心,武装起义首先是为了占领中心城市,这是一个时期内全党的共同认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里,北伐战争的革命道路就是以城市为中心,先在大城市夺取政权。尽管1927年大革命失败,但是中共中央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是中心城市,这是由于当时中共中央认为以城市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在中国城乡差距大,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极其落后的境况下,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是中国选择什么方式。

——邓中华《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历史地位和评价》

材料三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所走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道路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早期斗争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原因和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探索出了什么样的新道路?并指出这一道路的具体措施。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国革命探索道路的特点。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依据上述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并进行分析说明。(要求:主题须符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